周二市场全面上涨,金融股又复活了,收盘价新高,食品饮料、医疗、科技也都涨得不错。上证指数最高到3457.64,距离7月份的前高3458.79只有一步之遥。

实际上像上证50、沪深300这类周期、价值股占比高的指数,10月以来趋势就一直稳步向上,11月份就已经纷纷创出阶段新高了。

周一市场冲高回落的时候,好多人纠结说是不是行情到头了,要不要卖。其实谁也不能预判行情到没到头,大家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在博弈。

不同的人,投资的时间尺度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买卖的决策也就完全不一样,都有各自的道理,没有对错。

有的人喜欢做短期,那就是交易思路,跟着资金趋势走,资金买啥就买啥,如果买了之后市场转跌,设个止损位置,趋势破位后止损退出就行了。能坚持这套也行,像白马股、科技股,这两年持续时间行情都不断,做趋势肯定也能吃上肉。

看几年的时间尺度的话,那大家就喜欢去分析成长性、去分析估值变化。这个说白了,就是认为价格总会围绕价值波动,希望在好价格,买到未来高价值的东西。主动基金都是这个方向,希望通过选股来赚超额的收益。

还有的人想的开,做超长期限的投资,20年、30年甚至终身这种,那买的就是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最关键的是选对市场。以美股为例,一直走长牛,那背后就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撑。

细分去看的话,美股里走得最好的股票,都有时代的烙印。从二三十年代的铁路股,到二战后制造业大繁荣时的工业股,再到八九十年代美国消费品向全世界输出时的消费股,直到近年的互联网科技股,它们在各自的时代都称得上引领全球。

中国这30年增长也很快,A股的回报是不输美股的,如果长期持有,收获也很大。很多人觉得不赚钱,是因为A股的估值波动太大,散户经常是牛市里被上涨吸引进场,高位接盘,买了就被套。

如果奔着超长周期去投资,那就选未来有发展的国家,直接买指数、买主动基金都行,拿住了捂着就行了,中间的波动根本不用管。只要经济体有发展,买入持有就会是个不错的策略。

你会发现在一个时点的时候,做不同策略的人,会有完全相反的决策。做趋势的人可能卖了,做基本面分析的可能在抄底,做超长周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动都不动,但大家都能赚钱。因为只要这个市场整体上涨,那大家就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那块。

这种底层策略的选择,本身没什么优劣,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肯定互有胜负。关键是选个能让自己信任、坚持原则执行下去的,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最好的。

想通了也就没那么多纠结了,赚适合自己的那部分钱就行了。

其他资讯:

1. 深市的主要指数也要调整成分股了,深成指、创业板指、中小板指,都是12月14日调整生效。贴个创业板的调整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分股调整,对个股有一些影响。从历史看,对调入股的影响,集中在在调整方案公告后的10个交易日,调入股相对指数平均有1%左右的超额收益;对调出股的影响,集中在公告日后的15个交易日,调出股平均跑输指数1%-1.5%个百分点。

2. 格力电器公告回购进展,它有两个回购计划,每个都计划回购30-60亿,其中一个已经回购了52亿,另一个还没动手。有点奇怪的是,格力这两个回购计划,在10月、11月两个月都1股没买,暂停了回购。10月时候股价还不到60块,11月涨了一波现在67块多了,已经接近回购允许的上限价格了,如果再涨这两个回购计划也就都不能买了。

3. 复星医药的控股股东计划增持,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2%,增持的部分是A股和H股合计,不一定在哪边买。这个增持范围留的很大,如果就增持1亿那就是意思意思。

4. 小米计划增发10亿新股,价格区间为23.7-24.5港元。外媒报道说除了增发,小米还在计划发可转债,增发和可转债总融资最高40亿美元。通常来说增发属于偏空的消息,因为新股发行后会立即稀释每股收益,而增发之后未来能有多大的业绩提升,其实并不好说。

如果增发数量多,给的价格折扣又大,那二级市场通常会有人选择用脚投票,属于利空。如果增发数量少,对业绩稀释不明显,那属于中性的消息。除非增发是为了资产重组,会带来公司本质的变化,这时候才是利好。小米这个属于中性偏空。

5. 港股打新,泡泡玛特开始招股,计划申购。

A股股债利差2.18%,整体估值分位56.70%。私信公众号“估值”有估值方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