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日本在中国人的印象里,一直很不好,这是因为历史原因影响。

不过随着大家有钱后,去过日本旅游的人,基本都会对日本的观感产生了转变,你看城市和乡村的街道井然有序,整洁干净,人民素质非常高,很有礼貌。他们的做事更是具有工匠精神,不管你对这个国家有再大的意见,都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国民素质很高。

但是,在日本人眼里,他们看待日本人却跟我们不一样,日本人眼里的日本人,觉得做事缺乏责任感。这个事情就有意思了,为什么说日本人做事缺乏责任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任谁承担?

责任这个词,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说,这个事出了,我负责,这是负责的表现。

比如,医生要是对你说,这个手术要做会有以下风险,你看完后,确定要做就签个字。这是我们常见的情况,对医生来说,他已经把风险都跟病患说了,算负责了吧?可病人需要的,是医生说虽然手术有风险,但是还是强烈建议你做,这才是负责的医生。

所以,对于不确定的风险,是背还是不背?日本作家近藤大介认为,日本人缺乏的就是后一种责任感,他觉得日本人是通过前一种责任来回避后一种责任。

日本有个公司要研发新产品,研发部门出一份计划书。老板就让全公司各个部门都看看,提出自己的意见。法务部门对这个策划有可能因为侵害专利权被其他公司起诉;销售部门对于是否真的能够提升营业额,表示尚存疑问;财务部门写的是研发费用严重超标,风险提示;宣传部门认为新产品教育用户的成本很高。

每个部门看过之后,上百条负面意见就摆到了老板的桌上。老板是职业经理人,好不容易升上来,这时候他敢力排众议,推出新产品,需要多大的勇气?站在他的角度,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最安全的。

近藤大介说,大量的日本企业逃避责任,就是这个原因。

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尽职尽责,却最后导致实际上没有人对企业的发展负责,请注意,这里不是说单个日本人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在细节上、执行力上面日本人非常尽责,然而因为过于害怕承担责任(比如修桥出事故自杀的日本工程师、防疫不力自杀的日本官员)担心出问题,所以也有些人抱着只要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这就是上面说的:通过前一种责任来回避后一种责任,最后反而造成了最主要的责任逃避。

夏普的衰落

夏普这家公司大家都很熟悉,当年起家靠的是一个不起眼的产品,就是裤腰带上的皮带头。20世纪初,日本人开始不穿传统和服,改穿西装,皮带的需求剧增。

1912年,19岁的早川德次还是一名实习的金属工匠,他靠这个挖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创立了夏普。之后的夏普公司很辉煌,第一支自动铅笔,第一台收音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都是出自夏普公司。

夏普公司的创新能力了不得,特别是液晶显示技术,不仅是首创者,也是一直领先世界,最辉煌的一年销售额达到2400亿人民币。但是,在2012年,夏普发展的趋势突然间掉头向下,出现巨额亏损。在东京的总部大楼,也于这一年被卖掉。

这背后的原因,近藤大介就认为是逃避责任引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普公司早期的辉煌,与创始人早川德次有很大的关系。1980早川德次逝世,他在遗嘱中写道:希望夏普能不断开发出让竞争者争相模仿的产品。我们做什么,对手就跟着做什么,这样企业才有竞争力。

但是早川德次一死,夏普的策略就变了,继任的管理层提出一个目标:以第一无二为目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能冒风险去做别人能够轻易模仿的事,要专攻那些高尖端技术,确保别人追不上。

不然,开发新技术失败了谁负责?不断推出新产品搞砸了谁承担?就沿着现在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一直下去就好了,没有太大风险。

这么一来风险其实更大,追赶者也没闲着,一旦市场风向突变,根本就没有重来的机会。而且,在一条技术路线上深钻,到最后很多创新,可能根本就不符合市场需求,但是时间和人力成本已经付出了。

夏普公司就是这样,在继任者精益求精,追求尽心尽责时慢慢衰落。不仅夏普,日本的东芝、松下、索尼都有这样的困境。在快速变化的今天,日本人这种逃避责任的文化,就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

日本网络搜索词条提示【責任転嫁】一词排名第一

2012年8月30日,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就在夏普公司里面大吼:“你们日本人一件事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决定,到底有没有责任心?

原来,当郭台铭得知夏普遇到困境,就抛出了一个收购方案。没想到日本人对于这件事进行反复开会和讨论,不管富士康怎么催,回答都是尚在研究。这个收购,一直到2016年才启动,整整4年的时间在做研究,想想这效率。

事情谁批准?

近藤大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谈判的时候,总会显得特别拧巴。比如下面这段对话:

日方董事长:向您通报一下,与贵公司的合作项目已经得到了我公司董事会的批准。 中方董事长:就是董事长您批准了,对吗? 日方董事长:项目是由我公司董事会批准的。 中方董事长:您就是公司董事会的最高负责人,项目还是要得到您的批准。 日方董事长:应该是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 中方董事长:难道,董事长您个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吗? 日方董事长:我只能说,是我公司董事会批准的这个项目。

中方的人难免就在心里嘀咕,这到底啥意思?日本人想的是,我们董事会都批准了,你们还这么追问,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一个已经批准了的项目,就这样陷入僵局。

问题是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说话?这就要追溯到日本文化的底层了。日本的底层文化是,我是集体的一员,不能出风头,要和其他人保持一致,我的意见要委婉表达。这一点在日本语的表达上,体现也是非常明显。

中国人说话,人称代词通常会出现在句子开始的地方,日语则很少用到人称代词作为主语。中国人说“我把饭做好了”,日本人则说“饭做好了”。

还有前面的批准,中国人说“董事长批准了这个项目”,日本人的表达通常是“某项目董事会批准了”。到底谁批准呢?没有人,大家都不想对这个事负责,要躲在一个集体后面才安全。

做事不负责

日本的历史跟中国也不一样,日本的天皇家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家族基因流传。作为中国人就很难理解,日本为什么不换皇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天皇自己执政的时间非常短,后来很快切换到幕府时代,幕府将军掌权,天皇是摆设。在中国历史,这种臣下架空皇帝的情况,不用多久就会被篡权,皇帝就要下台。但是日本历史就偏偏没有,670年时间一直保持这个结构。

近藤大介认为,这种结构让天皇和幕府都可以逃避责任。将军以自己是代天皇执政为由,出了事天皇背锅;但是天皇认为自己任命了大将军,没权力在手上自己有什么责任。这样就成了一个双方的默契。

最著名的就是二战,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按照当时日本的宪法,天皇是日本最高决策者,日本犯下这么多血债,天皇必须负责。但是昭和天皇不肯接受这个说法,他的理由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一共14年,天皇参加的会议才15次,并且基本不吱声,只是象征性的询问几个问题,然后同意实施。

在天皇看来,自己只是礼仪性出席会议,决定是军部做的。军部则认为,所有的政策都得到天皇的肯定。于是,双方又陷入逃避责任的组织结构中。

近藤大介认为,这就是日本民族性格的底色。每个人都躲在掩护后面,想逃避责任。但是反过来看,责任不仅逃不掉,反而成了日本社会衰退的源头。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化时代,不确定性和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逃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唯有快速应对才是正解。

关联阅读:

以上です。

参考书籍:《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近藤大介

图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