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之始,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就曾被联系到一起,感染专家们也曾使用抗艾滋的药物去尝试对付新冠病毒。时至今日,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谁更狡猾?谁更具破坏力?谁会被率先制服?

去年我国3.45万人死于艾滋病感染

自从1981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1983年首次分离出HIV病毒,艾滋病成为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至今已在全球夺去近3300万人的生命。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96.3万。2019年新诊断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达到15万例,当年报告死亡3.45万例。近年来,我国新诊断报告感染者中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其中异性传播占比70%。

一个新的趋势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老年群体正成为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数年增长率最高的群体。2019年新诊断报告6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达到3.7万例,每天报告超过100例,占当年新报告所有感染者的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滋病毒与新冠谁更狡猾?

同样是病毒入侵,艾滋病毒与新冠病毒谁更狡猾?

从传播速度上来说,两者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世界卫生组织在11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000万例,而这仅仅发生不到一年。

从传播途径来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新冠病毒,比艾滋病毒更难防范。

在治疗方面,随着越来越多药物和疗法的出现,艾滋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但目前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而新冠病毒虽然同样没有“特效药”,但毕竟大部分病例可以获得治愈。

在疫苗研发方面,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如火如荼,至少有10家正在三期试验,并不断释放出疗效利好信息,今年底明年初有望迎来疫苗上市潮。但艾滋病毒疫苗的研发却像在大海中抓捕最狡猾的鱼一样,历经30多年仍未见曙光。

这与HIV病毒特别狡猾有关。HIV病毒具有高度突变性,在每一轮复制中基因就平均发生一个突变,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宿主的T细胞基因组中,像个狗皮膏药一样,除非杀死细胞,否则无法去除。这给治疗和疫苗研发都带来极大的麻烦。此外,HIV病毒只能感染人类,不能感染其他物种并引起发病(少数种类的猩猩,可以被感染但并不发病)。这也意味着,HIV疫苗的研究,缺乏好的动物模型。

艾滋病距离治愈还有多远?

尽管如此狡猾,但人类在与艾滋病毒的交手中从未让步。

在今年7月7日第23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圣保罗病人”的出现,引发极大的关注。

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和烟酰胺(维生素B3)联合治疗试验,其中,一位36岁的巴西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体内HIV病毒被清除,已66周未复发。

2006年,美国艾滋病人Timothy Ray Brown被确诊白血病,在德国柏林接受了有CCR5基因变异的骨髓移植后,体内艾滋病毒消失,被称为“柏林病人”。10年后,一位来自伦敦的艾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手术,复制了这一“奇迹”。

而“圣保罗病人”或成为世界上第三例艾滋病临床治愈的病例。而且与前两例接受骨髓移植这种普通人难以适用的方法不同,“圣保罗病人”接受的是药物治疗。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蔡卫平认为,“圣保罗病人”非常值得关注,但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记者】严慧芳

(图片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官微)

【作者】 严慧芳

健康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