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70年中国教育发展轨迹

1949年,拥有5.4亿人口中国的教育状况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1. 约80%的中国人不识字

2. 仅3000多万名小学在校生,中学在校生100多万名,大学在校生10多万名

3. 大中小学在校生规模为倒图钉结构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1. 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就已经达到99.95%

2. 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分别为100.9%、88.8%、48.1%

3. 学龄前的教育毛入园率为81.7%

2019年,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

1. 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共有53.01万所,比2018年增加了1.13万所,增长率为2.17%;

2.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为2.82亿人,比2018年增加了660.62万人,增长率为2.40%;

3. 教育体系内共有专任教约1732.03万人,比2018年总体增加了59.18万人,增长率为3.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人可能不十分在意这些数据变化背后的意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数据变化中加入外部参考因素。事实上,我国教育体系的这些硬指标,早在2018年就已达到同期中上等收入国家教育的平均水平,数十年间,中国教育的提升与变化,肉眼可见。

中国70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显而易见的提高了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等多方面素质。这对于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非常有必要。

因为要参与到原本就落后于他国的大国际环境的竞争,人才梯度建设、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不仅是提升国民素养的需要,更关乎国运,关乎民族未来。

纵观70年来中国教育的不平凡历程可以发现,截止当下,中国已经构建起来的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并独具中国特色。

中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也基本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结构性的大规模转向与提升。

而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在于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在教育制度的创新,更在于普通中国人越来越旺盛的学习需求,和对“读书改变命运”传统国情的延续。

客观事实是,在中国近70年的教育体制建设进程中,每一代中国人都跟随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展开自己的人生图卷,并在这一体系之下得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当下,当社会舆论聚焦于“竞争激烈”、“内卷化”、“打工人”、“社会结构板结”、“圈层区隔”等等既焦心又无奈的现实时,其实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那就是忘记将自己放置在时间和历史的交叉点上,从更为宏观的,更客观而理性的角度和视野,去衡量与观察自己所处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而很多事情和变化,如果不拉长时间线,扩展眼界和观察角度,普通人几乎是无法看得清全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命运与使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当选的国家主席毛泽东,于当天发布政府公告,确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届政府的施政方针。在这一纲领中包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基本方针。

这一基本教育方针特别明确:“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同时,新中国人民政府还制定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导向。

1978年全面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的基本情况是:人口被户籍制度区分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农村的农民后代,想要跳出农门进入大城市,在当时只有三条路可选:参军、上大学、招工。

这三条路,每一条路都堪称独木桥,上面是千军万马向前拥堵和竞争。

以上大学为例,1977年恢复高考前,普通人想上大学,无论你身在农村还是工矿企业,都必须经过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层层关卡,才能进入大学学习,而且当时的大学学制普遍为两年,好处在于,大学毕业后被国家分配到各地相应企业单位。

现在自由漂泊在各大城市的打工人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出生的时代是1977年以前,又恰逢这种社会选拔制度,请问你的人生现在会是怎样的呢?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不好?

有一组数据也许可以解答一下你的疑惑:1970年到1977年,整整7年,当时中国各级高等院校全部算上,总共也才从全国招收了仅仅94万名工、农、兵学员。而1978年的中国,全国人口不过9.6亿。

按照当下流行的“内卷”概念,当时的卷,比现在的卷,是否有过之而无不及?

让我们把时间线再度拉回到当下,截止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已经超过3833万,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超过2663所,高等学校在学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在70年间逐渐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14亿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显著提高了民族素质,并因教育的超高速发展,解决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问题,从而实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奇迹。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 ·建章立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 ·扫除文盲,全面提升国民文化水平
  • ·院系调整,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 ·体制改革,服务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大局
  • ·攻坚教育贫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 ·增速提质,促进全国高等教育跨越发展
  • ·创新教育体制,建设创新型高质量发展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49年教育体系初始,到2019年跨世纪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优势显而易见。

1983年9月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那时起,教育新思维已经吹响教育改革的新号角,也成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的教育战略指导方针。

而“坚持教育优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普通中国人立场,坚持民族复兴梦想”,则始终是国家在教育方针和路线上的宏大立场和视角,更是中国在历史洪流中的必然选择。

因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普通人来说,始终是处于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处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我们终将无法脱离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带给我们的各种影响和不利因素。历代如此,人人如此。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命运,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无论这种命运和使命你是否觉察到,它都在将个体嵌入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上呼啸着向前。

普通人能做的,不是充满愤懑的去分析自己的出身、阶层的固化、各种社会不公平和潜规则暗流,而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看向自己内心的目标与追求,并以悬崖石缝中长成松柏的不懈毅力,与追寻生命成功的决心,更踏实可靠的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建设和规划前程与未来。

毕竟,你我改变不了时代,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以及成全自己的壮志雄心。

70年来,何止教育正在面临大变局。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gazette》
Penelope Lockwood. 2006. “‘Someone Like Me Can Be Successful’: Do College Students Need Same-Gender Role Model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30(1): 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