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脆弱、胆小、自私、自恶、憎恨、急躁、责怪、冷漠、易怒、失望、忧虑、懒惰、虚荣、侥幸、埋怨、牢骚、犹豫、狭隘、虚伪、找借口、拖沓、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心、沉着、坚强、成就感、勇气、责任感、开朗、乐观、热情、安详、激励、快速、果敢、热情、信任、诚实、拼搏、豁达、幽默、勤奋、奉献

思维决定命运,思维决定心态,

思维决定教育方式,思维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积极思维的人,

容易培育出积极思维的孩子;

消极思维的人,

容易造就消极思维的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消极的人和积极的人,

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 01 ·

对待家庭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凑合着过

努力经营

我命不好

我一定要通过提升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

我找错人了

我错在哪儿了

要是我再年轻一点

我还很年轻

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

我会不断学习

要是我老公(老婆)是……

幸福要靠自己

平平安安就是一切

不断进取才是一切

别去冒风险

要学会管理风险

我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坚持才有希望

家人并不理解我

我要多沟通让家人理解我

我说了多少遍他都不改

我要掌握说话的艺术

贪财乃是万恶之源

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我对钱不感兴趣

我的爱好是让钱生钱

他总惹我生气

我的修养不够

我要不断的挣钱
(我要追钱)

我要不断升值
(钱要追我)

我年龄大了不想变了

我必须更新自己

这是一个让我感觉不安的家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

· 02 ·

看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发火或无奈

通过学习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是孩子的错

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错

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导致

需要和他(她)沟通了

这孩子没救了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我要改变孩子

我先改变自己

只看孩子的缺点

先看孩子的优点

孩子不爱学习是没有遇到好老师

我需要先变成一个好学的人

孩子不独立,太没有主见

我应该放手让孩子锻炼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在家里发脾气

孩子心眼小

我要成为一个大器的人

孩子没有上进心

我要成为有上进心的人

孩子悖逆

我要和他成为朋友

· 03 ·

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一定要考个好学校

一定要找个孩子适合的学校

渴望孩子拿第一

渴望孩子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人

孩子成绩下降真糟糕

我有了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

期待孩子学习好

期待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的问题是长久的

孩子的问题是暂时的

多报补习班

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关键

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书本知识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体验

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得远

孩子的发展空间很大

这孩子脑袋空空的

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填补头脑的空白

孩子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息

孩子只要有梦想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的孩子真糟糕

家庭教育要改进

· 04 ·

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孩子现在已经不错了

眼界决定未来世界,我不能让孩子做井底之蛙

只要孩子学习好我就放心了

孩子积极进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我要帮助孩子成长

我要做表率让孩子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除了学习好我不要求孩子什么

我一定要帮助孩子成为精神强大的人

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就好了

孩子只要爱学习这比上大学更重要

我不能让孩子吃苦

让孩子有苦的体验才能促进他的心灵成长

孩子不能吃亏

让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让孩子将来发大财、做大官

先让孩子做好人

孩子小不懂事

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事理

要是我有钱就可以送孩子出国了

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儿都会被抢着要

寄希望于孩子努力

通过自己努力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积极人生

孩子真让我担心

我要多鼓励孩子让他更有信心

· 05 ·

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孩子的表现

家庭的表现

自卑、懦弱

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喜欢暴力或奴性十足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胆小害羞

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个人缺乏同情心

(暴力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懂是非

必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结果)

小心眼

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

(干涉型家庭结果)

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

(干涉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懒惰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

喜欢埋怨

必然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脾气暴躁

必然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为是

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会关心人

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乐整天板着脸

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过于敏感、多疑

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不喜欢学习

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放任型家庭或无文化型家庭)

冷酷、孤僻

必然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的结果)

自私

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溺爱型家庭)

真正的教育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利、自大的心理历程。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

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妈妈,抱抱我……”,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对于话能说利索之后的小娃,

撒娇的时候会说,抱抱我~

高冷的时候会说,抱我!

发脾气的时候会说,抱!抱!我!

“妈妈,抱抱我!”如果这句话的重复率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为什么孩子那么需要抱?

不会走的时候要抱,会跑了还要抱;高兴的时候让你抱,生气了还让你抱!

拥抱,有一种“迷之神秘”的力量,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还能填补人类的精神需求,欢迎各位来到本期科学揭秘频道!

01

需要拥抱是因为皮肤饥饿

肌肤之亲,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哈洛的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系列猴子和母亲关系的实验,证明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在婴幼儿身上尤为突出。

宝宝天生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便长大也习惯靠着大人、抓着大人的胳膊,这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

消除皮肤饥饿的最好食品,就是爸爸妈妈的亲吻、抚摩、拥抱等肌肤之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宝宝的皮肤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极少得到父母拥抱,就容易引发性情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长大后容易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

当这种感觉过于强烈时,可能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情感需求。

近年来,许多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婴孩,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

02

拥抱才能感受“我爱你”的事实

我们一直都觉得,对孩子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就是语言。

其实,即便不说话,通过肢体语言也能传递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肢体语言往往比语言更有力量。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7%是通过语言沟通的,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

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肢体语言。

这个组合模式简直不要更适合咱们话还说不利索的小宝宝好不?

谈恋爱的时候老妈子们都知道,一千句我爱你,也抵不过一个法式长吻来的真实,因为嘴巴可以说谎,但身体不行。

亲子关系也一样啊,很多人都觉得付出了很多,孩子好像不领情,如果孩子跟你不亲,一定是你没做好“拥抱”这件小事。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成人的拥抱与抚摸,才会感受到“你爱他”的事实。

肢体接触比如说“我爱你”、送礼物、长情的陪伴,更能传达爱意且更深入。

说一千遍我爱你,却从不拥抱她,你还能有点真诚不?

03

拥抱能镇定孩子的情绪

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说道:当宝宝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会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情绪需求便得以满足。

如果妈妈能在第一时间将初生婴儿拥入怀里,能降低他初来这个陌生世界的不安与害怕。

对于大一些的宝宝,拥抱安抚情绪的力量也一样重要。

通常宝宝情绪激动时,父母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

很多时候会选择冷落孩子,根本不愿意拥抱孩子,甚至很可能会拒绝孩子和自己的碰触。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拥抱,这会迅速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很有安全感。

最初与孩子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也采取保持距离的方式,她就会边哭边说,你抱我。

可我认为——我们是在战斗啊,Fighting晓不晓得?抱你我不就妥协了?

不抱!

结果她就会越哭越凶,又着急又生气地说,你抱抱我,你抱抱我,我就好了。

一听她说这句我就心软,抱她一下,奇迹真的发生了,两个人都开始慢慢冷静。

冷静下来我再细想:有的时候她没什么大错,是我心情不好;有的时候确实错了,但其实不是故意的;有的时候她确实是故意的,但是在两败俱伤的歇斯底里中,讲得任何道理也没起任何作用。

通常等她平静之后,我再讲道理,她大都能听进去;对我的惩戒方案,大都也能接受。

因为刚才的拥抱让她知道,虽然她做错了,但我依然是爱她的,所以她才愿意对我立的规矩和处罚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我这才明白,原来冲突发生的时候,比急着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先平复彼此的情绪,冷静下来再谈事儿。

孩子哭闹无非就是要获取关注、发泄不满、需要安慰。

一个简单的拥抱,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安慰、理解、原谅,都传递给孩子。

孩子的情绪需求得到满足,他才能慢慢平静下来。

相反,如果对于宝宝发出的情感需求讯号,常常不能做出及时回应,那么宝宝逐渐就会萌发出一种失望与不信任的情绪,这种挫折感,会让他变得容易退缩。

得知了宝宝求拥抱后的真相,你不是也有点后悔抱他有点少了?

无论是男孩女孩都需要被拥抱,常被拥抱的男孩子不仅不会变“娘”,反而会三观超正!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越满,他的自尊心与性别认同才会越健全。

同样,爸爸的拥抱也和妈妈的一样重要。尤其是对于女宝宝,亲密度是开启安全感的阀门,父亲的拥抱才能让她们不自卑也不缺爱。

任何语言,都敌不过一句“我爱你”;一千句“我爱你”,也敌不过“抱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