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天社交媒体上,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刷了屏,通过逐渐过渡,男女的退休年龄将统一到65岁。虽然在在老龄化倒逼之下,已经拖了近10年的延迟退休政策,终于走到了不得不尽快出台的关口,但这个消息,却让一些打工人长期存在的“35岁焦虑“更加明显了。

长期以来,因为中国人口红利的存在,所以很多公司和用工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都存在“掐尖儿”的现象——喜欢雇佣年轻人,在同等的薪资水平之下,年轻人往往没有家庭的负担且身体健康情况良好,加班的意愿更强,TA们在事业上也有更强的冲劲。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现在在就业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年龄歧视“和”女性歧视“,对求职人员普遍要求35岁以下,男性在就业市场中更受欢迎。在来咖智库的后台以及社群中,最近也收到很多网友反映和讨论“35岁打工人去哪儿”的话题。

就像之前网上热传的一张职业生涯图,码农、产品、运维、市场、运营以及HR等各种不同岗位,35岁之后都转去做外卖骑手、滴滴司机、淘宝店主或微商,就真实反映了当下的“35后打工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70后、80后和90后是目前的职场主力,90后和80后妥妥的会被延迟,一部分70后也会受到影响,从国家的宏观政策上看,长期的养老金缺口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必须出台延迟退休的政策。然而,对单一个体而言,延迟退休的真实含义是工作的年限更久,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被延后。那么,如何在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未富先老“,就必须未雨绸缪。

根据来咖智库的调查,35-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有着这样一个画像:在一个行业至少有八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是公司独当一面的骨干,有些甚至还做到了总经理,薪资待遇都不错,手里也有些积蓄,但同时又面临着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上有老下有小,对未来有些迷茫、困惑,想摆脱“高级打工人”的角色,为自己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而在访谈中,这些35岁+的职场人很多已经不再焦虑,因为焦虑解决不了问题,更多的是平常心对待,变得越来越“佛系“,在欲望和现实中找到平衡。而在“未来去哪儿”的这个问题上,他们大部分还是选择在本行业里,要么安于现状过自己的小日子,要么转入体制内寻求安稳,要么就是去创业搏一把未来。而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即便以前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追求,但现在也大多回归家庭照顾孩子,这样的选择虽有遗憾,但并不后悔。

经受访者同意,来咖也选取了其中的四位网友,来亲述他们35岁之后的职场变化、现状以及未来想法。

自述人A:男 38岁

某投资机构投资总监

“比较悲哀,大家都在各自的圈子里挣扎”

之前几年挺焦虑的,现在也就平常心对待,积极的去面对和改进。“目前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在二级市场上选项目,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这确实需要很多的思考和耐心。”

35岁或者以上的人,在职场中一般都是业务骨干,或者是高级管理者,也会比较全面的考虑薪酬、价值和尊重等各种因素。虽然在工作经验上有优势,但劣势也非常明显,比如大部分人初为人夫人母,时间精力顾不过来,尤其在一线城市,加班的情况非常严重,这样就导致工作和家庭之间,必然会出现拉扯和矛盾,需要花精力去做好平衡。

之前出于职业发展考虑,也跳槽过几次。从技术型大锅饭到纯市场效益型工作,连续跳了两次,但效果很一般,最后又回到了大锅饭,现在国企混着。

35岁的人有危机、有焦虑想做改变,给出的理由是觉得遇到了天花板,但就要看天花板有多高,绝大部分人其实无法战胜高处的寒冷,还是那句话,没有金刚钻别碰瓷器活儿,很多人其实是庸碌一生。跟十年前相比,我明显感到自己的冲劲没那么足了,进入了职业倦怠感,目前还没有考虑过创业,因为我自己只能做金融相关的行业,相对来说创业机会少。

尤其比较悲哀的是,我发现大家都在各自圈子里挣扎,能像25岁毕业前后那种工作和生活状态活着的人,周围真心几乎没有。对于职场新人,想跟他们说的是:“多和前辈交流,根据前辈的经验和自己兴趣择一条适合的路,走下去,并且坚持走下去。”

自述人B:女 36岁

前互联网公司PR总监

“选择复利属性职业,未来争取更多选择权利”

一个很明显的对比,35岁之前的人生一路坦途,但一到35岁,各种问题扎堆出现,尤其是身为女性,在互联网行业的职场竞争力下降,娃要上学了老人无法辅导,父母年纪大了健康情况随时亮红灯,就连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因为常年高负荷工作出现透支。

35岁在薪资方面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成就感、价值感会是更重要的考虑因素。经过十多年的职场磨炼,能做的工作很多,主要看核心技能和精力分配了。目前我也在积极转型,将工作调整到弹性状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和育儿方面,现在最满意的就是子女教育效果显著。“预留出时间和精力上的风险敞口,将教育看作重要投资,不要忽视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早期教育的投入是ROI很高的。”

最近我刚从互联网公司,转到一家事业单位,算是先转为敬了。但周围同龄人的境遇,也是大不相同,比如身边的35岁男性职场发展两级分化,有些在稳定体制内凭借扎实积累步步高升,有些从互联网公司出来创业做得风生水起,也有从大企业被优化,独立创业被市场淘汰的。“女性在35岁选择转型退出的比例会更高,面临的职场困境更明显。”

对于现在的职场新人,既然可以预见到35岁危机,那么可以在职业选择时,尽可能选择有复利属性的职业,注重技能提升和资源积累,为日后的自己争取更多选择的权利。

相比于体制内较慢的成长速度,我更倾向于选择高速发展的行业里有复利属性的岗位,比如法务、财务、市场、运营等,这些都是需要经验和案例积累的岗位,行业要选有前景的、高速发展的,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或者在线智慧零售都行,反正一定要“在线”就对了。

自述人C:女 37岁

某事业单位财务

“曾经很上进,如今放弃晋升重心是照顾家庭”

平常心对待35岁的坎,主要自己也没有继续向上晋升的打算,希望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这点也基本实现了。当然,我以前也是一个很上进,对职场有追求的人,现在虽然略有惋惜,但不后悔,因为升职意味着对工作更多的投入,自己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就不想了。

其实35岁的人群已经分化成很多种了,有一门心思向前冲,现在已经到中层高层或者创业成功的,也有(大部分)碌碌无为平淡一生的,最关键的是自己想要什么。35岁的人在工作经验有优势,尤其在体制内,很多人已经是业务骨干或者中层了,有技术、有经验而且有一定管理能力,在某一领域独当一面了。但同时也有冲劲不足的问题,像冲上去的继续努力,冲不上去的,就慢慢开始摸鱼了,或者本来就打算混日子的,有了资历更是混得熟练。比如女同志要顾家顾孩子,出差不愿意,加班也不愿意,和20岁的没法比。

说到我自己,我是个怯懦的人,基本没打算改变,或者说没打算在职场有更多改变,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因为要照顾家庭,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其它的。目前重心在家庭,等娃大一些后,希望有空发展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至于薪酬,单位也比较稳定,不追求高薪够用就好。未来的职场规划,如果有机会,把所做领域做得更精细更深入,但是不强求。

如果说未来的发展,那还是留在本行,再转行或者创业付不起时间精力的成本。我周围的人也是千差万别,有创业有眉目还能兼顾家庭的,有的成为单位中高层,有的还是普通职员继续工作,工作清闲过小日子,不同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和烦恼。

我觉得对于职场新人,目标一定要清晰,很多人认为的目标,未必是真正的目标,随着阅历增长会不断改变,一定要多了解年长的职场人的情况,全面了解,多收集信息,帮助自己判断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那么5年、10年后,一定会离自己的目标不太远的。

自述人D:男 36岁

某公关公司副总

“除了赚钱,更希望找到自己未来的事业所在”

做公关这行每天都在面临新的变化,其实没有太多时间想35岁这个问题,但现在停下来才发现,公司一半多的人都已经90后了,自己这个80后倒成了稀缺资源。

我这个年龄在公关行业,也算是老资历了,服务过各种大小公司,在业务上已经非常熟悉了,也进入了管理层,但还不是公司的合伙人或股东。当然,不像刚进入社会时,现在生活状态也不一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尤其是家里老人一生病,以及考虑未来子女教育时,都需要做一些准备,所以最关心的还是薪资收入。但如果从公关行业看,除了一些上市的甲方公司外,我也没见哪家乙方公司,干这么久能够实现财富自由的,所以在乙方一直待着,基本上是一眼望到头。

对我自己来说,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其中一个最深的体会,就是人除了有一门赚钱的手艺外,还要找到自己的事业所在。现在社会上都在讲“被动收入”,那我也是希望,在未来即便你退休后,依然还是额外持续的收入来源,就像巴菲特说的“价值投资”。

说到转型,我之前也是事业单位的媒体人,转型公关的时间算比较早的。现在又面临再一次的转型,因为再不转等过了40岁,那可能就更晚了,机会也不多了。所以我会选择在这个行业创业,利用之前积累的经验,以及一些人脉去做一些创新业务,虽然会辛苦些,但我觉得活下去不是问题。

相比于那些不断跳槽的人,我其实算比较稳定的,能够在一家公司待六七年的。我周围的朋友,有些是在大厂内部不断轮岗,有些是同一行业找换不同的公司,当然也有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的,我看他们也发展得挺好的。不管环境怎么变,我觉得最重要还是要不断打磨自己,用自己的确定性,去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