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4年,由于日本在远东的不断胜利,使俄国产生了过度夸大日本实力的倾向。这种疑神疑鬼的心态,使得俄国甚至在欧洲海域都颇感不安全。

以俄罗斯帝国位于波罗的海内的军舰为主体组建舰队,绕道非洲开赴远东,支援被困在旅顺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旅顺分队—海军部的作战纲要是在6月2日发布的。自从马卡罗夫中将于4月12日战死以后,俄国海军在远东的颓势已非常明显。

当然,增援远东的计划在最初一段时间,只能是代表一种“计划”而已。俄国海军决策层只是基于一种道义逻辑在讨论这个增援问题。因为谁都知道,绕道18000海里从波罗的海派遣一支舰队去增援远东的一次局部战争,是一件很愚蠢的行为。究竟是象征性地派遣一支小舰队去执行这样的远征,还是干脆彻底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是当时俄国海军内主要争议的焦点。

而这场争论最终在8月10日烟消云散。当天上午,旅顺舰队黄海突围失利的消息传到了彼得堡以后,各方才基本达成了共识—从军事角度来说,再派遣舰队驰援旅顺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扭转海上战局的可能性几已不复存在。

不过,军事意义虽然丧失,却不代表着不该派遣舰队。辽阳会战之后, 一直乏人问津的日本战争债券逐渐热销,而俄国政府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行筹资的活动则逐渐变得困难起来。国际投资者关心的是自己的投资是否安全,并且能否获得足够的回报。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俄国无法尽快在战场上谋求主动,甚至连一种谋求主动的姿态都无法做出,那么不等俄军被日军打败,俄国财政就会破产。

基于上述各种考虑,1904那年8月11日,各方在由俄皇尼古拉二世、海陆军大臣、外交大臣出席的最高决策会上一致决定,以俄罗斯帝国波罗的海舰队为基础,组建“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这支舰队将绕过非洲大陆穿越印度洋奔袭18000海里,去支援那些被困在旅顺的俄国舰艇。负责指挥这支舰队的,将是皇帝尼古拉二世的爱将,时任海军参谋长的罗杰斯特文斯基少将。

早在1897年出台的《海军七年发展计划》中,俄国海军就对新服役舰艇的配属有着详尽的计划。在原构想中,俄国太平洋舰队将在1905年以后,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式通车以后得到加强。为此,海军专门设计了当时最新锐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当时还在建造中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佩列斯维特级6艘战舰,则计划用来加强俄波罗的海舰队。不过,随着旅大强租事件的发生以及日本“六六舰队”计划的出台,俄国政府为应付远东的新局面,修改原定计划,以当时已经完成的本该配属在波罗的海的战列舰群,组建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先行部署至远东地区。对于主力舰被抽空,军官、水兵骨干尽数东去的波罗的海舰队,海军部许诺将以正在建造的5艘战列舰作为补偿。不过,由于远东战局的严重恶化,海军部许给波罗的海舰队的这批新锐战舰,注定也是要被遣往远东的。

太平洋舰队第二分舰队的核心,包括4艘新近完成的博罗季诺级在内的7艘战列舰。其中,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是当时俄国海军按照20世纪初海军主力舰的最新标准设计并建造的新锐主力舰。这种战舰安装有新式的镍钢装甲板、数据传输装置和光学测距仪。即便放眼世界,亦堪称一流。

但海军作为当时技术性最高的军种(即使在现代,培养一个合格的海军军官依然是成本高昂的),并不是光有最先进的船就能打胜仗的。面对皇命和战局这双重压力,波罗的海舰队对这5年之内的再次“洗劫”虽然无可奈何,但却不意味着舰队上下对此就心甘情愿。但凡军队,都会按照各自的编制形成不同的派系和认同。无论这项任务对俄罗斯帝国而言多么的重要,就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彼里吕耶夫中将以及舰队内大多数军官而言,这都是无法接受的。上级的命令是要求波罗的海舰队抽调出最好的也是最新的军舰、最优秀的人员,去给罗杰斯特文斯基的舰队。

(上图)集结于雷维尔港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第二分舰队

船这一方面,是看得见摸得着,也是无法作伪的。但是在“最优秀人员”这一点上,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事实上,组建中的增援舰队,很快就沦为了波罗的海舰队各级单位“清理门户”的垃圾桶—很快,舰队内的各种兵油子、新手菜鸟、问题人物,甚至是那些有革命党嫌疑的成员,纷纷拿着由其原上官亲自捉刀粉饰一新的履历,前往新舰队报到了。由此,无论舰艇如何先进,单看构成新舰队的这群成员的素质,舰队的战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即便是船也有不少问题。被议定划归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的舰艇中,战列舰“鹰”号是博罗季诺级的第三号舰,也是此次遣往远东各舰中的核心主力。但事实上,由于工期上的延误,“鹰”号直至舰队起航之际也未能完全竣工,试航和系统匹配调试一类的必要程序更是奢望。在驶向雷维尔的旅途中,舰内尚有数百吨舾装品未安装到位。但支援远东的舰队正在集结,起航时间越来越近,“鹰”号必须服从这一大局。迫于无奈,喀琅施塔得方面只能派遣了一堆技术工人上舰随行,前往雷维尔的旅途全程都有装配船陪伴。

鉴于上述人所共知的问题,虽然舰队司令历来是帝国体制下令人垂涎的职位,但任何一个脑袋正常的人只需看看地图都能马上明白,这会是怎样的一份令人望而生畏的差事了。

在御前会议中得到举荐的第一号人选,是时任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的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彼里吕耶夫中将。彼里吕耶夫年逾花甲,有着丰富的从军经验,擅长舰队管理和调度工作。但根据同僚的观感,这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将领平日心眼颇多,水兵们形容其为“古铜色的脸上时常摆出一副狡猾的表情”。在听闻被推荐去指挥增援舰队后,中将大人立即开动其全部的关系,并且对海军部乃至皇帝本人婉拒这一重任!当然,撂挑子的同时中将也表示出了良好的合作意愿以方便上级能够下得了台:要抽调波罗的海舰队的舰只那就请便,但是微臣年迈且疾病缠身,统帅舰队远航实属力不从心。

头号人选不干,那么只能另择贤明了。由于当前最优秀的官僚拒绝了推荐,海军部的高官们便开始在人选审议的御前会议上进入噤若寒蝉状态,就连大腹便便历来以满脸堆笑著称军界的海军总司令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俄军水兵们私下里给此人起了一个外号—“尊贵的280磅肉”),也罕有地摆出一副毫无表情的死人脸,与分配预算时的表现截然不同。最终是皇帝尼古拉二世自己打破了沉默,亲口敲定了顶缸的人选—时任海军参谋长的齐诺维奇·洛维奇·罗杰斯特文斯基少将。

罗杰斯特文斯基生于1848年11月11日,现年56岁。他身材高大,相貌威武,一脸胡须被梳理得整整齐齐,以俄国的审美标准来看,算得上仪表堂堂、英武逼人。其为将之道,威武苛烈有余但柔性不足,不怎么懂得体恤下属。这种性格的军人对属下的要求极高,对自己的标准则更为苛刻。正如马卡罗夫中将曾斥责过的“巴扬”号巡洋舰舰长维伦上校,下属之所以对其尊敬,完全是因为更加惧怕他。所以,这样的上级也许能管制出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但却很难使下属做到“将士用命”。

在就任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司令之前,罗杰斯特文斯基一直在海军司令部内担任参谋工作,并于1877年至1878年间对土耳其的战争中立有功勋。其军旅生涯可以说是相当的顺利,特别是他在指导了1902年夏季德皇和皇帝于雷维尔会面时的俄国海军观舰式后,开始被尼古拉二世注意并器重。官运亨通的他在被皇帝钦点调任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司令之职前一年,甚至登上了海军参谋长的位置。

基于罗杰斯特文斯基的这种履历,反对他出任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司令的人自然存在,其中包括婉拒了该职务的彼里吕耶夫中将。其理由便是—此人并无多少海上作战的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实际指挥大舰队出海的经历。在战争结束后,这类指责可以成为俄国权贵们痛打落水狗互相推卸责任的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前任海军参谋部参谋长—齐诺维·彼得罗维奇·罗杰斯特文斯基少将

而在现在,这些只不过是拿不上台面的胡扯—自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和平对于俄国海军而言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不论是1877年和土耳其的战争,还是1900年列强们因中国的“义和团”事件而结成的联合舰队,海军所起到的都只是辅助作用,大规模海战并未再现。

8月30日的御前会议终于议定了支援远东的整个计划,同时也决定了舰队司令的人选。无疑,皇帝亲点的罗杰斯特文斯基将担负起这个重任。但这个结果与其说是他如诏书上写的那样众望所归,反倒更像是迫于无奈。

领军人选有了,那么下一步的问题便是组建“大军”了。海军部和皇帝的命令都是从波罗的海舰队的船只和水兵内加以精选,组成一支“精兵”去驰援远东。这不稀奇,大凡有此类的任务派下来,那么肯定都会以这么一个“萃取精锐”的命令为开篇,自然,这种“萃取精锐”的命令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也肯定不会是那么一回事。鉴于舰队的人员构成,俄国海军内有人揶揄道—这根本不是什么舰队远征,分明是即将被充军18000海里的劳改远征团。

本文摘自《日俄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