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炮这个名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很少再出现了,新火炮的设计开始偏向于机动重炮,当然那个时期大口径的要塞炮也不少。斯柯达公司在20年代意识到许多欧洲中小国家其实并不需要重型机动榴弹炮,他们反倒是需要一种口径适中的大口径榴弹炮,用来防守纵深本就不大的国土,或者在一些冲突中用来轰击对手的要塞等目标,于是斯柯达决定研制一种220毫米口径级别的攻城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220毫米攻城炮其实类似于要塞炮,它在设计上借鉴了斯柯达M1928型149毫米榴弹炮,火炮没有轮式炮架,而是采用早期要塞炮那种固定炮架,因此在火炮部署的时候需要事先挖掘0.5米深的坑,然后再将炮架放上去准备好。

火炮当然采用220毫米口径,安装了液压气动反冲系统,弹药为分装式,没有辅助装填系统,装填过程全靠炮兵手动操作,发射药有9种推进剂量,可实现不同弹道和射程。

整套火炮系统可以拆解为3个大件,分别用8吨牵引车拖曳行军,最大牵引速度30千米每小时,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可部署于要塞,也能用于攻城作战。

斯科尔达220毫米攻城榴弹炮在1928年开始生产,战斗状态下14.7吨重,拖曳行军状态下22.7吨重,火炮长4.34米,其中炮管长4.18米,宽3米,安装上炮架后可360°调整方向,俯仰角度为5°~75°,发射128千克重的榴弹,炮口初速度500米每秒,最大射程14.2千米,操作这门火炮需要一个17人的炮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斯拉夫最早对这门火炮产生兴趣,在1928年以M.28的名称购买了12门,主要用于要塞防御,另一位客户是波兰,该国订购了27门,并且经常出现在许多宣传照片里,用来炫耀军事实力,不过可能是为了避免让外界知道该炮有一个笨拙的装填模式,照片里后膛部分都被刻意遮挡了。

波兰为了这些攻城炮还特意研制了一种破片弹,可以用来攻击兵营、集结点等目标,其破片对人员杀伤效果非常好。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并没有按照波兰人的想法进行,不久这些斯柯达220毫米攻城炮被德军缴获大部分(苏军缴获了7门),接下来的战争中南斯拉夫的12门也被德军收入囊中。德军不仅将这些火炮用于战争,还在波兰生产最新式的弹药。

不过这些火炮并不符合德军快速机动作战需求,德军需要的是可以拖曳并快速部署的火炮,最好是自行榴弹炮,因此斯柯达220毫米攻城榴弹炮被用于静态防御阵线,它们在1941年末被重新调动起来,派往塞瓦斯托波尔参与攻城战。

在这场要塞与重炮的对决中,斯柯达220毫米攻城炮的表现并不好,除了威力大之外,射程和射速方面难有优势,尽管德军在此战出动了很多大口径重炮,但是能和对手安装的要塞炮匹敌的型号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