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过去了,阿里“公关天团”团战野马财经创始人李晓晔余波未了。

传媒见闻获悉,野马财经创始人李晓晔反诉阿里巴巴“公关天团”第一案,近日已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李晓晔本人及代理律师出庭,以“侵犯名誉权”起诉了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总经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助理颜乔。

庭审现场,李晓晔代理律师北京法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颜乔在朋友圈提到的“脸都不要了”、“垃圾玩意儿”、“滚你妈”,以及在“山寨发布会”群内“当了一夜兽医”的言论是把李晓晔比作禽兽,贬损、侮辱的指向性均非常明显。并且在事发后,引发了众多媒体报道,颜乔上述言论被广泛传播,进一步损害了李晓晔的声誉。

一篇文章引发的纠纷

这场官司以及背后的骂战,还要从三年前的一篇文章来讲起。

2017年8月,锤子科技宣布完成10亿元融资。锤子科技早期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在朋友圈里转发这一消息,同时补充评论:“(锤子)差点被阿里巴巴害死!!明知道创业公司拖不起,前前后后弄了半年,最后说不!要是不是紫辉的坚持,你怎么在陌陌上赚了1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媒体报道,郑刚还补充评论并总结了6条针对早期创业者的融资心得(具体内容在此不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总之,投资人猛烈的炮火迅速引起了媒体和自媒体们的关注和报道,而李晓晔创办的野马财经旗下公众号“金融街侦探”也位列其中。

2017年8月9日“金融街侦探”刊发文章《阿里式投资:锤子侥幸生还,无界难逃一死,还有多少创业公司入了这个坑?》。

文章挖掘出了锤子科技把股权质押给了阿里以至于不能再与其它机构进行融资的事件脉络,同时还提到了阿里广泛宣传要投资的媒体项目——无界传媒和封面新闻,最终投资款也没有到位的经过。

下面这段话,大致可以理解为全文的主题:

“阿里式投资算是雪中送花,还是锦上添炭?就不好说了,反正有时候宣布得很高调,但“投资”如山倒,打钱如抽丝,甚至有被投的创业公司都要死了,阿里的钱还没到账。” 《阿里式投资:锤子侥幸生还,无界难逃一死,还有多少创业公司入了这个坑?》

文章发布当晚颜乔迅速反应,在朋友圈主动转发了这篇文章,并配文案:“造谣造到脸都不要了,垃圾玩意儿,滚你妈的。”(有趣的是,颜乔与李晓晔还曾是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见闻君想要补充一个背景。之所以阿里的公关会被称为“公关天团”,除了团队拥有众多知名的大将外,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阿里公关彪悍的风格有关。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有舆情发生,公司的公关往往倾向于灭火,在事件扩散和舆论讨论到差不多时再站出来事后弥补。但阿里的公关风格显著不同,通常喜欢先发制人主动出击。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自己主动承认问题,再被人继续拿出来说的话,说的人反而会显得站不住脚了,以此也就顺理成章的转危为安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这一点在当年阿里腾讯的公关战中可以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在“金融街侦探”这件事中,除了颜乔外当晚其他一些阿里公关比如牛智敬(李晓烨曾经在《第一财经日报》的同事)等也纷纷的将这篇文章主动转载到朋友圈和一些微信群,来引起话题供大家讨论,可以说背后的公关手法是一脉相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交锋

事实上在此案之前,因为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野马财经和阿里巴巴已经在杭州打过一场过程颇为曲折的名誉侵权官司。

在骂战发生之后,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公关总监曹筠武(原《南方周末》记者)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法院见”的朋友圈,并贴了张没有公章的图片,声称要起诉“金融街侦探”并索赔100万。

但据野马财经披露,其后并未收到法院传票。直到2018年3月,投资机构在对野马财经进行投资尽调时,发现阿里巴巴起诉金融街侦探主体公司的官司已经于2018年1月10日在杭州市滨江区法院缺席开庭,正在等待判决。之后联系法院被告知,因原告阿里巴巴称野马财经下落不明,未提供被告联系人及电话,所以采取了公告送达。之后野马财经多次与法院沟通、提起异议,最终才才获得重新开庭的机会。

一审法院支持了阿里删文的要求,但对阿里提出的公开发布道歉声明、100万索赔等要求不予支持。

随后,野马财经向杭州中院提起上诉。虽然野马财经补充了新的证据材料,并提供新的证人出庭作证,但法院以阿里巴巴对证据真实性有异议为由,不予采纳。二审维持原判。野马财经方面声称,由于一审送达传票的程序问题,拖了七个月后才知道被起诉,导致诉讼案件发生时部分证据未及时存证,比如录音证据从录音笔移动到了电脑上,微信采访等证据未做公证,最后法院对这些证据不予采纳。

野马财经方面称,已经向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对该案进行抗诉,撤销原判决。目前,该案历时3年半,最终结果尚未出炉。

不沟通,直接打官司

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徐洁云在点评阿里公关部时曾说过,如果阿里巴巴的公关部拆分出来,绝对是中国公关第一股。

当然,目前第一股还是蓝色光标。但如果要从可动用资源的角度来看,说阿里公关是“第一”也不过分。比如动用法律资源发起互联网企业起诉自媒体第一案的正是阿里巴巴,先河一开,后续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不断传出类似的案件。

诚然自媒体行业从2012年微信公众号出现兴起后,泥沙俱下参与者身份背景各异,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家网信部门数轮的行业规范整治行动后,以及经过数年的行业自我沉淀净化后,如今还留在场上的自媒体可以说多多少少都成为多元化舆论监督力量的一员。

由于自媒体往往出身草根,通常并没有多少可供调用的社会资源,所以随着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面对一些刺耳的舆论监督时,大企业也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对策——直接起诉。

凭借企业的财力支持,诉讼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算是比较平常的方式和手段。但对于绝大部分自媒体来说,可能就是非常大的考验了,尤其是财力方面,因为律师费与案件标的是直接挂钩的,这也是不少企业将诉讼标的定的动辄成百上千万的重要原因。

先起诉媒体,然后撤诉或和解已经成为了不少大企业施压自媒体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手段,这从裁判文书网的判例中可窥一斑。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为例,目前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该公司为原告的案子共14例,其中5例胜诉、8例撤诉。

野马财经李晓晔说,“阿里这样频繁起诉媒体又撤诉,变相地实现了通过司法影响舆论监督。而且在杭州起诉的案子,如果不是阿里主动撤诉,几乎就没有输过官司。”

震慑力强、效率高等特点,也让一些企业越来越不愿意选择沟通,直接动用法律资源来摆平渐渐成为了化解危机的首选。比如自媒体“金角财经”、“观点”都曾发布文章质疑蚂蚁集团旗下的“相互宝”,“金角财经”曾撰文提到蚂蚁集团旗下的“相互宝”的费用暴涨了很多,并且存在骗保的可能;有被“相互宝”拒赔的人员或家属称,“相互宝”理赔艰难等问题。两家自媒体都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遭到蚂蚁集团的起诉,要求删文、道歉、赔偿200万经济损失。

金角财经创始人卢桦说,“阿里也好蚂蚁也好,当他们把自媒体的监督看作一种挑战,而不是一种良性的让事件或者产品变得更好的建议时,诉讼随时就可以变成了一种对付手段,而且可以复制到任意提出问题的自媒体上去。”

“就拿我们来说,文章质疑蚂蚁旗下的‘相互宝’存在的那些问题,真的都不存在吗?”卢桦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