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8日,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在香港中文大学MBM思享会发言时表示,中国的金融业已经严重过剩。未来五到十年,我们的主要挑战是瘦身、增效、消化不良资产。

同时,他认为 蚂 蚁集团、微众银行、京东金融、乐信、360金融等科技平台可以帮助传统银行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此外,中国企业和银行应该拥抱海外市场和大宗商品。

他提到,长期来看,国內金融市场、信贷市场还会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在未来五到十年,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降杠杆、处理不良资产。而在金融业的法制建设方面(比如催收、没收、打官司、调解、资产处置、行政干预、司法独立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空白。因此,国内金融市场,在五到十年不会有太大的成长,利润空间也会很有限。

大家一直所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张化桥有不同见解。他认为,当前信贷膨胀已经严重地超越了真实的有效需求。中国的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已经过多。大量的不值得、不配享有信贷的企业和个人都获得了信贷,这个烂摊子需要五到十年来收拾。也许更久。

01

坏帐会消灭过剩的信贷产能

我们金融系统的坏账比例为什么这么高?在张化桥看来,具体有三个原因。

一是信贷增长太快。在信贷产能过剩的时候,大家就追逐资产,追逐次贷。在竞争的过程中,放贷标准被迫不断降低,大家试图用高利息覆盖高风险。

二是 ,我们的法制还很原始(关于产权和债务纠纷的处理等)。 也就是说,我们建了一个金融大厦,但是基础还是脆弱的。

三 是,我们的很多金融机构还没有经验,没有经过多个经济周期的锤炼。

他进一步表示,过去近百年香港经济波动很剧烈。所以香港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控制负债率和风险方面,是很有经验的。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出来的专业人士到底不一样,企业家的心态也不同。

“举个例子。过去一年多,香港有过学生示威加上疫情。我在最大之一的财务公司担任顾问。这家公司到现在为止的不良贷款才不到2%。你可以想象,在国内的同类机构,不良贷款率可能高达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三十。这种反差让我震惊。过去九年,我担任了国内一家银行和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顾问。我对这个反差有体会。”

观察家们经常批评意大利的银行不负责任,葡萄牙、西班牙或者希腊的银行水平太差、风险控制太弱,或者美国的银行道德沦丧,终于导致次贷危机,等等。

张化桥表示对这种说法不赞同。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好银行家,坏银行家,有高水平的,低水平的。可是,绝不可能出现一个国家的银行水平都高、都低。

银行业的健康和不良贷款的比例是整个经济的一面镜子。不管水平多高,在一个经济疲软的市场,一定受到重创,除非全部持有现金。一个银行可以这样做,但是一个银行系统不可能这样做。

02

一个防守型的战略

迄今为止,邮储银行一直得益于它庞大的吸储网络。在信贷方面,它部分地依靠了同业。所以它承受的风险,不如在第一线的那些银行那么剧烈。张化桥认为未来几十年这依然是一个好的战略定位。

表面上看,它让了不少利益给同业,但是,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净回报率一定是相当高、甚至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的投资者在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一直追逐国债,而减少次级的企业信贷和衍生工具。

这种对风险的相对回避导致了很多国家的国债利率趋近于零,有些甚至变成了负数。 表面上看,投资者不理性。 但是考虑到风险的因素,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比做次级企业的信贷更加划算。

作为信贷市场的一个相对后来者,部分地依靠银行间的市场,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战略。也就是说,邮储银行目前的定位对于未来五到十年的金融业瘦身或者缓慢发展的这样一个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重工业、制造业、大宗商品对于国民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去十年,在这些板块,金融机构的损失惨重。互联网以及全球工业产能过剩是根本原因。银行必须以保全资产为首位。

在国内市场,张化桥认为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基础设施、房地产和教育类的投资依然是重点。而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风险越来越高。

消费信贷虽然重要,但是像邮储银行甚至工、农、中、建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不适合于过度敞口,而应该避开风口浪尖、依托蚂蚁集团、京东金融、360金融、微众银行、乐信这一类的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这类公司更加敏锐,在风控能力和抓手方面,比传统的银行有优越性。

十一月初政府叫停蚂蚁集团的上市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各方都是好事。 因为监管机构对这一类新生事物还需要时间来理解,来设计相应的监管措施。我相信最近出台的关于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联合贷款方面的规章还是初步的,还会有变。另一方面,我很尊重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他们是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

很多人说,蚂蚁集团的势头太猛,会导致银行都为它打工,因此必须限制它。张化桥认为这种歧视性的态度是有害的。“我们必须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谁的效率高,谁的成本低,谁的风险控制更精准,就用谁。很多人把优胜劣汰挂在嘴边。但是,一到实际中,他们就腿软了。十足的叶公好龙。”

很多人说“我不是种族歧视者,我反对性别歧视,年龄歧视,...”,但是他们的行动出卖了他们。我们反复强调给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但我们的骨子里是排外的、歧视性的。这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这也是最近五年中国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抵触的原因。在这么多经济纠纷之中,我们一点错误都没有吗?

03

银行战略必须枯燥乏味

关于银行的战略,张化桥讲了三个结论。第一,马云批评中国的银行有当铺思想,这不公平。当铺思想是正确的思想,这是中外银行业反复检验过的传统智慧。你到欧美或者香港,没有抵押品,但希望申请稍微大一点的贷款(比如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以上的),免谈。

蚂蚁集团做的贷款是单笔几千元的小额、分散、短期的,他们不要抵押品很正常。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不也是这样吗?但是其它信贷产品都离不开担保或者抵押。这就相当于裁缝拿着一根针,质问打铁的铁匠为什么用那么粗的锤子。咱们干的活儿不一样啊!

蚂蚁集团几千元的单笔贷款,它有它的抓手:支付宝、余额宝、上淘宝的资格、以及银行征信。控制几千元的单笔贷款,它当然可以这样。

但如果蚂蚁集团发放几千万元或者几亿元的单笔贷款,它的这些抓手就失效了。消费者不值得为了几千元的贷款而放弃支付类之类,可大额贷款就另说了。

第二个结论涉及到新兴行业、热门行业,比如AI、基因工程、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社交媒体。这些东西都只适合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不适合于传统银行,也不适合于互联网银行。为什么?因为这些行业,听起来令人兴奋,但是,百分之九十的玩家最终是要死掉的。创新与瓮中捉鳖还是有区别的。银行的资金如果进到这些领域,那就会亏光。

第三件事就是利率。在报纸上,大家经常看到欧美的利率跌到了零。很多人产生了一个误会,以为普通企业的贷款利率都是零,或者接近于零,这是误解。

零是货币政策利率,不是企业的利率。货币政策利率加上很大的风险溢价才是企业的利率。到今天为止,即使在疫情之下,欧美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要在7%甚至10%左右,这还是中央银行强力推动的结果。

香港的利率和美国是挂钩的,因为有联系汇率。一个普通的香港中型企业如果没有抵押品,基本上没有办法获得贷款;有抵押品,你的贷款利率也都在10%以上。

银行业很枯燥,无可令人兴奋。也正因为如此,存款人的钱才能安全。新型的金融机构,说起来,都想颠覆传统银行。它们偶尔也有成功的,但绝大多数最终还是银行的下水道,是为银行垫背的。

全球绝大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网络贷款公司、助贷企业都活得很艰难。过去十年,在欧美曾经风光无限的创新金融企业,比如,Lending Club, OnDeck, Funding Circle, GreenSky Inc. 都遇到了生存危机。还有一些明星企业现在估值很高,但是流血不止。

两年多以前,香港颁发了八张虚拟银行的牌照。现在有几家已经开业了。可是这八家都面临着巨大的头痛。市场需求在哪里?盈利模式在哪里?未来究竟怎样?英国和欧洲政府多年以前就发过所谓新型银行、挑战者的牌照。

可是它们无一例外地在亏损。单笔存款小、管理成本高、合规难。而且,它们何时赚钱、怎么赚钱,也并不清楚。除了少量的幸运儿以外,大多数玩家都非常害怕投资者还会不会继续给他们烧钱的机会。

04

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需求被服务过度

很多人说,大量的消费需求,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解决。错!他们已经被过度服务了

他们的需求是基于对未来过于乐观的、不切实际的假定的。有些人实际上很不负责任,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地想过要还债。很多人的态度是:未来最好能还债,但是如果无法归还,那也只能这样了。

没有财务规划的消费者,不能量入为出的消费者,不能勤俭节约的消费者,只能永远穷下去。 小微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高风险的客群, 一半以上的小微企业活不过五年。 海内外都是如此。

谁也斗不过统计数字。 与它们的信贷关系多数是相互伤害:债务人陷债权人于不义。 反之亦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