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一名11岁的女孩拿走妈妈手机假称查询班级信息,实则拿妈妈手机与诈骗分子通话,电话另一端的人教唆女孩将钱转入别的账户,总计转走4万左右。当事人称,骗子以免费获取游戏福利为由,要求其微信扫码,从而实现诈骗。目前,警方正在做进一步的侦办,但是这件事情值得家长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这其实是一起网络诈骗事件。只不过这次犯罪分子从不懂事的孩子下手,并通过孩子喜欢玩游戏的特点间接实施诈骗,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封跃平律师指出,《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该案中,犯罪分子前前后后诱导女孩用妈妈手机为其转过4万元左右,已经构成数额巨大的诈骗,或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6〕32号)专门规定:“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11岁女孩属于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犯罪分子正是利用未成年人此等特征着手实施诈骗,最终成功引诱对方上钩,情节恶劣,应当从重处罚。

这起案件的另一关键问题是,防游戏沉迷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小女孩竟因为免费获取游戏福利骗来妈妈手机为对方转大额钱财,表现出其对游戏的沉迷程度。防游戏沉迷,家长、学校以及游戏平台需作出共同努力。前段时间就发生过14岁女孩游戏充值6万被发现后自杀的事件,可见沉迷游戏对于一个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多家游戏平台已经对防沉迷和充值进行了限制,账号也完成了实名认证,就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或者偷用家长手机进行盲目冲动充值,然而防止学生游戏沉迷的措施不能止于此。该案中,孩子是如何知道家长转账密码的?家长不应将这种信息告知孩子,因为他们极有可能受到网络诈骗。家长与教师应加强对孩子游戏、学习以及生活的关心和监管,防止孩子误入诈骗分子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