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文 | 华商韬略 杨扬
无论何时,钱都是吸引人们眼球和欲望的话题。
近日,王文鉴的舜宇集团通过股权量化分配,使得普通员工都能成为千万富翁的故事让外界称奇。而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也曾强调金钱对一个人的强大激励,应注重顺应人的欲望进行管理。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之路,许家印说道,当初自己决定离开钢铁厂自主创业,正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提拔和提薪。“得益”于此,才成就了后来的恒大集团董事长、中国首富许家印。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农村出身的许家印就凭借着河南省周口市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武汉钢铁学院。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做起了钢铁工人,一干就是7年。但由于许家印不善讨好和自命清高的个性,显得与工厂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下海潮的兴起,许家印加入到了辞职下海经商的队伍中。他来到了深圳,进入了一家叫做“中达”的贸易公司,从事了业务员工作。
作为一名眼界开阔的大学生,许家印有着自己独到的经商头脑,很快为公司赚来了10万利润。业务员的工作对于他来说得心应手,但是许家印却发现了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巨大前景。
1994年,他说服老板改行做房地产,并为中达集团开辟了广州房地产市场,促使鹏达房地产公司在广州成立,并成功执行了第一个项目“珠岛花园”,该项目为中达集团净赚2亿元。
当时公司每年能够创造上千万利润,如此卓越的成绩许家印自然功不可没。然而,抠门的老板却连10万年薪都舍不得给他。
1996年5月,鼓足勇气与老板协商涨薪未果后,许家印一气之下离职中达集团,当时他的工资是每个月2000元。
许家印后来回忆称,如果当年老板给他开十几、二十万年薪,他可能就不去创业了,毕竟创业是有风险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因此,当恒大越做越大,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地产公司。许家印自己从员工变为董事长,他很愿意给予有实干的下属重奖,有时甚至奖到自己都眼红。
但过往的经历提醒和警示着他:不要像当初的老板那样,做占小便宜、吃大亏的蠢事。
“财散人聚”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分钱拢人,也是一种利他、分享的文化。同许家印的观点类似,在王文鉴的舜宇集团,财散人聚的理念也在长期实行。
财散人聚是为了激发创造力,实现良好的效益。这种企业文化激发着更多的员工愿意投入精力,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让财散人聚与共同创造两者互为一体,才构成了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石。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