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打到房市了

因为我在处理买房卖房的事情,所以对房子格外关注了下。虽然人在上海,但是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已经传到了这里,上海这边的新房开盘几乎都是日清,我最近看的上海的几个盘,保利锦上、仁恒珊瑚世纪、仁恒锦绣世纪等几乎都是日光盘,能留下的几乎都是一楼。

特意去了珊瑚世纪,售楼部很高大上,里面的氛围很高端。看了一个100平的户型,套内面积77平,生生做成了3房(每个房间都很小),这样的房子,高层是6.6万,洋房要快到7万/平,这是上海外环以外五六公里的地方。

太火爆了,以至于我跟我老婆回来的路上都在感慨,别人买房跟买菜一样随意,更主要的是买菜是可以买到的,上海买房还要摇号,摇不到还有意见,真的是有钱人太多了,我们还是穷。

深圳南山区的网红盘华润城润玺一期近期开盘,最低1000万起步,最终有效登记号达到9687个(每个人冻结350万资金),1171套房子13个小时全部售罄(中签概率12%)。我大概算了下,1000万起步,9687个登记号,说明这些人都有这样的实力买,这些人的购买力就要超过千亿。

楼盘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一些深圳的本地朋友也聊过,最近深圳这个市场,关于买房有一个新的名词:深圳楼市打新。很多购房者只要看到有新楼盘就去打新,大家都不讨论楼层、户型、朝向、格局等,只要是新盘,闭眼打,打中就买,不挑。

没有人真正关心房子本身,大家关注的更多是房子的金融属性,能不能升值。甚至很多打新人的直接诉求就是,期望买到的房子很快就可以翻倍。

所以,这些打新人的真实的身份是投资客。深圳现在楼市这么火,大部分还是卖给了投资客,而不是真实的刚需,毕竟有哪个刚需可以住得起1000万起的房子?靠着在深圳的收入,即使年收入百万,扣税扣生活费,买1000万也得很多年,真正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而房价又被进一步炒高了。这只会拉剧这个城市的贫富分化,最终大部分人看不到希望,离开这座城市。

讲真,我有一点害怕,这样涨下去,怕撑不了多久,南山这个地方虽然是深圳的市中心,但还不算是核心的市中心,十几万一平的房子,最终谁会在30万一平去接盘?

但市场的热度几乎没有停下来,特别是深圳,宝安的尖岗山壹号、领航城领秀花园也都是很快清盘。对比上海,也是类似的情况,我最近看到的上海的新房,几乎都是日光。有几个新盘,开盘了300套,对于只有500人来认筹交意向金都不是很满意,觉着自己吸引力不够。

买房现在仍旧是卖方市场。

当然,作为投资者,最不喜欢凑热闹,这样高的热度,还是不敢追,作为刚需,买个普通的二手房就好了,但最近上海二手房也因为新房的热度水涨船高,大部分业主都是直接跳价5%-10%,好房子还是要抢。

房子这个事情,我一个深刻的感受是,这是政府有意让房价上涨,如果政府想限制房地产市场,很简单:1. 注册制,上海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大量供给;2. 多做几个城市副中心,把都市圈做起来

特别是,我不说深圳的情况,我就说上海,上海的浦东还有很多土地都没有开发,大量的土地都没有到市场形成供给,每年就拍那几块地,所有的开发商只能去拍卖抢那几块地,导致本身拍卖到土地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了5-6万一平,试问开发商造房子不要钱么,自然要卖到7-10万,不然不就赔本了么。

归根结底还是政府压根就不想让房价跌下来。

这么多土地,每年卖一点点,每次都卖个天价,不香么?特别是就这么卖,细水长流,发现买房的人还越来越多了,毕竟人们都一直在追涨,而房地产市场这么多年,所有的买过房的人都已经是利益方,他们无论是置换还是新买,都会成为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买到手以后只会继续加价转卖。实际的成交额不大,但就像股票市场中的,虽然股东人数不多,但是卖的人很少,而买的人又很多,市场供不应求,所以就会一直涨。

最苦逼的是无房一族,且又不会做投资(或者投资收入很少),手里好不容易存了点现金,但是现金一直被洗劫。去年20元一碗的牛肉汤,大概率明年要卖到40元一碗。去年20多元还能点一次外卖,明年要50元才能点一次外卖了。

分割线

A股美股化、港股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数据可以看到,A股这几年前20%的公司的市值加起来占比A股总市值从2017年的40%到现在已经超过了60%,但跟美国比还是偏低。

所以,龙头效应,强者恒强,仍然会继续影响着A股,且这一过程不可逆。

买股票就买龙头,举个例子,别觉着腾讯现在市值很高了,但事实上,可能过几个几年腾讯就到了10万亿市值了,这没什么不可能。同理就是别觉着贵州茅台贵,因为物价在上涨,贵州茅台有提价的能力,它是抗通胀最硬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