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事业正红的华为剑指数字电话,华为话机事业部首次研发出国内最早的数字电话机。但由于产品属于外包,质量不能把控,频频出现故障,投诉、返修。

这一切与当时核心通讯设备运营业务相比,差之千里。有客户甚至直接嘲讽:你们连无绳电话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好基站?

赚不赚钱都是小问题,但是口碑是老爷子考虑的大方面,随即拍案而起大吼一声:

“华为以后再也不做手机了,谁提做手机,谁就下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中注定,华为逃不开造手机的宿命

时间来到2003年,索尼、爱立信、诺基亚相继在当时的MWC大会上拿出了自家的首款3G手机。而此时华为也已经在研发3G。

但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了!

想要沿着系统开发一条道走到黑的任正非突然发现,即便华为研究出3G系统,也卖不出去。

当年我们没想过做终端,是被逼上马的。华为的3G系统卖不出去,是因为没有配套手机。

任正非也在此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当年与德国的企业合作开发3G手机。

2004年,华为正式成立了终端公司,专门用来研发手机,手机是华为避不开的宿命!

华为,那些贴牌的岁月

2004年,满大街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可谓锣鼓喧天......而此时的国内手机厂商,则是一人跑联发科,一人去找加工厂。

华为也是如此,贴牌成了国产手机的起步模式。那时候,即便是两个人仿佛也能搞一番手机事业。

2008年,华为通信业务遭到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压力,贴牌手机业务利润也急速下滑。

任正非时刻在考虑,要不要出售手机终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传闻四起。

但,所有的资本都不是傻瓜,华为值钱的不是手机,而是核心的运营商资源。

而,华为不可能出售自己核心业务。

华为的出售传闻,最终在任正非一句:“活下去”的声音中落下帷幕。华为手机的贴牌命运也自此开始画上句话。

华为主将,应声而出:向中高端提升、硬件世界第一!

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2010年8月16日,北京798 艺术中心,“雷布斯”的小米1正式发布,定价1999元。2011年,“小米为发烧而生”正式揭开了中国互联网智能机的神秘面纱。

而此时的华为手机终端,还愁云密布。给运营商贴牌虽然不至于赔本,但口碑已经降到了谷底。

那时候,提到华为手机,不......应该是提都不想提!

充话费、按宽带就给一部,甚至两部,质量、口碑可想而知。

2011年,被手机终端闹得焦头烂额的任正非决定:余承东去管理手机终端业务。至此,华为手机业务开始迎来事业的拐点。

余承东是任正非的“嫡系”,空降手机终端,下面的人都一副阴奉阳违,还有更大的矛盾。新官上任的余承东提出一个新的战略:砍掉低端贴牌机业务。

要知道当时的手机业务虽然没有多少利润,但每年也有上亿的走量。一时间公司内部掀起一股“倒余运动”,上至高层,下至员工,余承东的做法引起了公愤,员工们把投诉书提到了任正非的办公桌上。

而此时的任正非只说了一句话: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为何任正非如此信任余承东,只因为他是自己的亲信、嫡系?

非也!

1993年,以清华大学研究生身份进入华为的余承东,很快就以个人技术取得了任正非的赏识,是华为第一代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人员。

当时的心路历程只有经历过的任正非知道,余承东是一个做事的人,同样他的选人准则是“以奋斗者为本”。

手机被摔到脸上的传闻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虽然余承东口号叫得响,但面对国内如春笋般冒出来的厂商,原来的手机终端销量急速下滑,2011年降到1.2亿台,出货量降了3000千万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余承东将自家海思K3V2芯片运用的手机上,试图摆脱贴牌机的束缚,进军高端机。

P1应运而生,定价2999元;D1定价3999元!

结果,就是卖不动!

机子由于使用自主研发芯片,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据传闻,但是D1使用中频繁出现司机问题,任正非当众把手机摔到了余承东的脸上。

即便如此,任正非还是没有打算换将,因为一时的气愤并没有让他丧失对余承东的信任,同时他心中跟余承东想法一样,坚持自主研发。

一将一帅

没有人能够随便成功,也没有人永远会失败下去。

无论内部怎么反对,无论消费者怎么吐槽,坚持自主研发的心在华为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

两年过去了,怀着忐忑的心,余承东在柏林发布了华为mate7。

当年是苹果的时代,更是iPhone6的天下。

但,谁也没有想到,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mate7,一机难求,无论海外还是国内都卖断了货,华为正式开始自己的追逐战!

从余承东这位先锋将军拍马而出,揽下华为手机终端的烂摊子,到任正非一如既往的信任,仿佛注定华为手机必然能三分天下

其实这一帅一将自始至终的理念是一样的:

手机终端业,得芯者得天下!

写在最后

华为坚决发展自己的芯片,从性能差到爆K3V2到2014年麒麟920的CPU性能追平高通,再到搭载5G技术的麒麟990,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这不仅是华为手机的发展史,更是中国手机芯片的发展史。而这段心路历程是华为坚定不移坚定不移的研发人员,用迭代极快的微创新造就出来的。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是一个制造行业的规则,而华为却在定标准的道路上遇到了阻拦。

余承东曾经说:

如果没有任总居中调停,没有他的宽容,他将很难度过信任危机。他给我挡过很多箭,否则我没有今天的机会。

华为能崛起,让拥有20万的员工的企业凝聚成巨人,巍然挺拔,屹立不倒,也正面体现了任正非的用人之道。

最后介绍下,华为的现任高层:

梁华:董事长,1995年加入华为;

郭平:轮值董事,1988年加入华为;

徐直军:副董事长、轮值董事,1993年加入华为;

胡厚崑:副董事长、轮值董事,1990年加入华为;

丁耘: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 1996年加入华为;

余承东: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 1993年加入华为;

汪涛:常务董事、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 1997年加入华为;

徐文伟: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 , 1991年加入华为;

陈黎芳: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 , 1995年加入华为;

彭中阳:董事、企业BG总裁, 1997年加入华为;

何庭波:董事、海思总裁、2012 实验室总裁 , 1996年加入华为;

李英涛:董事、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 1997年加入华为;

姚福海:董事、首席供应官, 1997年加入华为;

陶景文: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 , 1996年加入华为;

阎力大: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1997年加入华为;

孟晚舟:副董事长、CFO,1993年加入华为;

任正非:董事、CEO ,1987年创华为!

华为一直以来都以自己独特的军事化管理体系著称,也用实际成绩验证了任正非的管理方法的正确性,并得到了华为高层、员工的支持,这也让他在任何时候敢于“亮剑”。

虽然华为现在情况异常困难,但相信在任老的带领下,华为必然能渡过这次难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