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大雁塔西侧有一个免费景点,没有围墙,全天24小时开放,郁郁葱葱的园林风光,浓郁的地方特色景观,把我们带入到一座民俗文化的大观园。没错,这里是大雁塔景区又一座民俗文化主题公园——陕西民俗大观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民俗大观园概略

陕西民俗大观园位于大雁塔西步行街以西、慈恩西路以东、慈恩镇以南、大悦城以北,是一座以关中民俗文化为主,兼有陕北、陕南民俗风情,集生活公园与民俗文化主题为一体的休闲场所,是游览大雁塔景区的重要行程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的主题是民俗文化,主要是根据民间的传说、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的民间生活场景,以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了质朴而真实的陕西民间日常生活,解析了如“关中十大怪”等民俗文化符号,能够勾起人们对很久以前真实生活的回忆。

这里原来是1983年建造的西安盆景园,2004年进行了提升改造,其中保留了保百年古槐、活化石银杏树、220年的紫藤、西安罕见的雪松、油松林、近百年的古桩盆景和山石盆景。整个园区分为休闲区、仲裁林区、民俗雕塑区和纬二街轴线广场等4个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俗文化雕塑区是陕西民俗大观园的核心和最大的亮点,通过惟妙惟肖的雕塑艺术,再现了陕西特别是关中民间生活的场景,雕塑这种艺术形式不像实物展示那么平铺直叙,略带夸张却不脱离生活,对生活中的事赋予了更多意涵,逼真、亲切,如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回到了童年的记忆里。

陕西民俗大观园导览

为了便于读者游览,我们对园区的重要节点做以介绍。

门神:大雁塔北广场牌坊进入园区,两边各有一尊武将雕像,这便是中国传说中的门神。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常常夜间无法入睡,睡着了就做噩梦,他认为宫中有鬼。有一天在朝上提及此事,秦琼和尉以敬德便自告奋勇为太宗把守宫门,而此后宫内果然安静了,太宗夜夜能睡好觉,于是李世民命画匠画了二人的像贴于宫门两边,此事传到民间,便有了贴门神的习俗。

仲裁林与公信亭:一看名字就是现代的产物,2014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10周年,全国仲裁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173家仲裁机构的30000名仲裁员在陕西民俗大观园发表了《中国仲裁公正宣言》,此后,会议组委会组织植建了中国仲裁林。仲裁林中有一个亭子叫公信亭,亭内碑文刻有《中国仲裁公正宣言》,曰:“我们崇尚正义,恪守法律,与公正永远同在。”

剪纸雕塑:剪纸是陕西非常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特别是陕北地区非常流行,时至今日依然传承着,被称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陕西的剪纸艺术可谓名气中外,一把剪刀、一方红纸,剪出万千世界。

凤翔泥塑:凤翔泥塑是宝鸡地区的民间文化形式,千姿百态的虎、狮、马、羊等动物以及神话人物,通过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传达出人们的美好愿望,在宝鸡凤翔县有一个彩绘泥塑村——六营村,一大半农户在制作泥塑,并出口到国外。

皮影雕塑:皮影也叫灯影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西汉国都长安,盛行于唐宋并一直在中国各地民间流传至今。皮影选用上等牛皮或驴皮,经过24道工序精工制作而成,通过蜡烛、酒精灯等光源照射进行表演。陕西的皮影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路以同州梆子和碗碗腔为主要唱腔,西路凤翔皮影以秦腔和眉户为主要唱腔,南路介于东西路之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戏曲表演方式的多样化,已经很少能看到皮影戏了,唯华县皮影还一直传承着。

陕西十大怪及其他民俗文化雕塑群

在景区的最南端是以关中民俗文化为主线的雕塑群,重点展示了陕西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符号“关中十大怪”,也称“陕西十大怪”,关中十大怪源于关中地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景,民间也有不同的版本和解读,而一般公认的版本是: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莱、泡馍大碗卖、帕帕头上带、唱戏吼起来、板凳不坐蹲起来和下雨下雪逢礼拜。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部分民俗已经淹没到历史的进程中。

小两口绞水:以前没有自来水,农村在压水井诞生之前,用水都是用辘辘绞水,绞水非常费力气,男人不在的时候,女人绞水非常苦,然而甘甜的井水却能做出香喷喷的饭食,这种苦与甜的生活维系着每一个寻常百姓家。

帕帕头上戴:蹚土多,太阳晒,出门帕帕头上盖。 “帕帕”也叫“手帕”,很久以前,妇女为了防尘、防晒,无论是外出还是干农活,头上都顶着一方大手帕,后来渐渐形成了戴手帕的习俗,直到今天在不少偏远地区还能看到。

母子抬水:楸木桶,槐木棍,小子抬水充大人。不同的地方吃水来源也不太相同,不少地方要从远处取水,男人外出干活,家里只有女人和孩子,于是有了这幅母子相惜的感人场景。

房子半边盖:房子半边盖,房檐滴水不流外。这是很久以前关中农村民居的主要形式,由于农村相对比较穷困,大多数都是一院庄基地只盖半面厦子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后来就演变成了面南坐北的两面厦子房,再后来多数盖起了二层楼房。

丢方:四四方方一盘棋,赢了自在输了急。乡里人的一种棋艺游戏,画地为阵,石子做将,俩人对弈,众人观战斗,有时候好朋友下棋也会急红眼。丢,就是直接把“棋子”扔到棋盘上。

面条像裤带:擀薄、切宽,调辣、调酸,吃一碗,耐一天。陕西人喜欢吃面,面有数百种,但最爱的还是裤带面,一条面挑一大筷子,吃着实在,一大碗可以耐半天,这从另一面显示了陕西人豪放、质朴的性格特点。

锅盔像锅盖:硬面锅盔像锅盖,锅盔是关中地区特有的吃食,它不像一般的大饼,厚而大是其最大的特色,男人外出挣钱、孩子上学都会背着一袋子锅盔,时至今日,锅盔这种吃食也广受欢迎。陕西锅盔有名的要数如西府的椒盐厚锅盔、长武的文火软酥锅盔、乾县的尖杈轱辘锅盔。

老碗似盆分不开:关中汉,真实在,老碗盆盆分不开。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少油缺肉,主要以面食为主,凡吃面都用大老碗,这样才能吃饱,干起活来才有劲。现在这种吃法已经不多见了,但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面馆里却成为营销的策略。

剃头:剃头、洗脚,胜过吃药。以前农村人怕麻烦,图利索,男人们常常剃光头,不用去理发店,村里人可以互相剃头,也有剃头匠挑着担子在村里转,或者在集市上摆摊。

油泼辣子一道菜:关中人,脾气怪,辣子夹馍不用菜。人们常常认为只有四川、湖南、贵州、重庆等地才是最能吃辣子的地方,其实关中人可以没有菜,也可以不吃鸡鸭鱼肉,但绝不能没有辣子,面条、凉皮一定要调辣子,馍啥都可以不夹但一定要夹辣子,先前还用线辣子蒸麦饭、用纯辣子包包子呢,可想而知,没有辣子的生活就黯然无光。

凳子不坐蹲起来:站着腰疼,坐下窝,圪蹴说话最受活。农村人整天在地里劳作,腿脚不舒服,蹲着(圪蹴)吃饭、聊天是一种最大的放松,后来渐渐形成一种习惯,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大食堂没有桌子,我们一群学生(包括外省的)就是蹲一圈吃饭,菜碗放到地上,吃完抽烟再把烟灰弹到碗里。

骑车全家带:摩托车,跑得快,出门就把全家带。过去农村不像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先是有自行车,后来普及了摩托车,一家人出门走亲戚、媳妇回娘家,油门一踩,呼呼就出门了。

娶亲路上:绿裤子,套红衫,押车娃娃坐在车上边。牛车迎亲是陕西农村一种古老的迎亲方式,到后来发展成自行车迎亲、手扶拖拉机迎亲,现代就不一样了,迎亲不但要小轿车,还得要是豪华的。

学童:启蒙先生教娃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陕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又有数十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史文化深厚,因此人们崇尚礼仪,重视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供娃娃上学。

大秦腔:拉弦索,敲桄桄,自娱自乐吼秦腔。秦腔诞生于陕西,流行于西北,是我国重要的戏曲种类,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很大一个热爱秦腔的群体,即使在省城西安的公园里,也经常能够看到秦腔草摊班子在放声高唱。

江湖点评

在大雁塔景区东西两边的附属景点中,陕西民俗大观园无疑是一个旅游生态最为完整、旅游内涵最深刻、最贴合主题的一个景点,景点里的所有景观形态都触动人们对遥远童年的记忆,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当然,作为陕西全域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在主题设计上太过关注关中地区,对陕南、陕北的民俗特色表达不足,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如果能够加入更多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区的民俗文化元素,“陕西民俗大观园”的民俗文化内容将更丰富、完整一些。

小贴士

营业时间及费用: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无游览费用。

公交:5、19、21、22、23、24路到大雁塔北广场站下。

地铁:3号线、4号线到大雁塔站下。

自驾:导航搜索“陕西民俗大观园”即可,此处停车位有限,不建议自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