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玉雕名家官网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命题。生,有万物,而死,则一切成空,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死亡”这个概念感到困惑和畏惧,因为死亡是始终与人的生命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又无法驾驭的力量。因此,无论在东方文化中还是西方文化中,皆有类似的永生观念,人们对于能够永恒不变之物更是充满了崇敬与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雕名家 作品《连生贵子》

有的物品,体积庞大,但却难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有的物品虽然很小很小,却被视为珍宝,无论它的主人走到那里,纵使处境恶劣艰辛,始终不离左右,永恒是它在这个善变的世间的常态,它就是玉石。

▲玉雕名家 作品《悟道》

玉石,因为独特的外观和坚硬的质地,久经岁月的洗礼而不失华彩,故在我国古代被视为是仙界之物,民间认为它拥有长生不老的功效和力量,更有“以玉服食,寿则同玉”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就可窥见古人对于玉石永生的态度,《诗经》中的“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亡!”就是以玉来祝人长寿健康的。后来《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不正是两度让贾宝玉灵魂入窍,得以起死回生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雕名家 作品《富甲天下》

尽管玉石“永生”的观点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看来,已不足为训。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所以万事万物皆不能永恒,玉也不可能,但若从文化角度讲,玉算是世间少有的永恒之物了。中国人崇玉、爱玉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还是在明清时期玉文化的高峰,玉石都以精美的外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今考古学界,也从未缺少玉的身影。古代先民们创造的灿烂辉煌、异彩纷呈的文化,都被刻划于玉那神秘、朴拙的造型中,以圆润流畅的线条带给现代人无限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玉雕名家 作品《观音》

以物载情,人之本能。玉石作为稀缺、美好、永恒之物,无疑寄托着人们丰富而多变的情绪,充分体现了它以物传情,载情,抒情的情感诉求,从而使得今天的我们仍旧能够通过玉石和古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时代变迁、斗转星移、王朝更替、都不会让它改变。除了玉,没有哪一项艺术品类可以延续如此绵长的时间,可以涵盖如此广阔的空间,具有如此广大的生命力。在流年漫长的东方历史文化中,玉石被东方人神话了的物质,是永恒不凋零的人文艺术瑰宝。

这里是玉雕名家,关注我们,了解玉雕艺术,领略独特的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