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三五”以来,宿迁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就业工作,全市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企业用工得到全面保障,技能培训得到全面推进,重点就业群体得到全面帮扶。

“现在我做的主要是食品包装工作,基本工资是每天70元,此外还有绩效工资,多劳多得。”11月27日上午,正在宿豫区大兴镇宿迁市兴呱呱瓜子有限公司内忙碌的村民周蜜告诉记者,“工厂到家只有10分钟左右的路程,照顾家庭、工作赚钱两不误。”

在宿迁,越来越多的“家门口就业”项目让百姓增收致富的愿望得以实现,也为“稳就业”工作添加了砝码。

“十三五”以来,围绕就业优先,宿迁先后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通知》等系列就业优先政策文件,不断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支持产业升级与扩大就业规模、调整就业结构联动推进,大力促进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组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稳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劳动者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宿迁努力寻找突破口——

2月22日,《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发布,从提供留乡就业补助、提供员工返岗交通补贴等6个方面,做好就业工作;2月24日,疫情以来首场招聘会举行,4家企业带来了1.59万个就业岗位;2月27日,宿迁市区部分乡镇开展重点企业巡回招聘活动,51家用工需求100人以上的重点企业,分赴宿城区、宿豫区、市湖滨新区的19个乡镇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7万余个;开启线上招聘活动,通过搭建招聘云平台、开通线上专场招聘“直通车”等方式,全力推动“24小时不打烊”线上招聘……一项项政策的出台,一个个举措的实施,温暖了求职者的心,也给予了企业前行的力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也是宿迁确保“稳就业”的重要途径。

“公司正常开展技能培训,我们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后就可以获得技能证书。”在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的许新潮告诉记者,“对员工来说,获得证书后不仅薪酬每月增加400元,而且在内聘选拔、晋升等方面都优先。”

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技能培训,是我市近年来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缩影。2017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职业资格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宿迁率先在大型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工作。2018年,宿迁获批江苏省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试点,成为全省首个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试点地区。目前,全市共纳入评价认定企业65家,涉及50个职业工种,评价人才7.09万人次。

除了创新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工作外,2018年,《宿迁市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出台,通过实施技能提升“大培训”行动,构建起了全市大培训体系,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致富之路,为推动就业创业、促进富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证在手、一技傍身,一条成才致富路在脚下铺就。截至目前,全市281万从业人员中,已获证技能劳动者有80.2万人、占比28.5%。

“我已经在各种建筑工地工作了近十年的时间,以前打工都是每月给点生活费,工资年底才给结算,快到年底时,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工地‘赖账’不给钱。”市民李伟告诉记者,“现在我完全不用担心欠薪问题,工资每月结清,我们干得也踏实了。”

就业“稳”得住,职工的薪酬更要“保”得住。2016年起,宿迁全面落实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宿迁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全年农民工工资案件总量和工资数额实现四连降,讨薪数额从2016年2.46亿元降至2019年1476万元。

政策出台、技能培训、权利保障……“十三五”期间,宿迁打出的稳就业“组合拳”, 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更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的底气与信心。(记者 侯苏雨 实习生 马凌峰 通讯员 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