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商银行资产总额约4.465亿元,负债总额约2059.624亿元。

/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最近资本市场上发生的事情总是让人忍不住说一句“活久见”。

继华晨集团债务暴雷、闪电破产重组、AAA永煤违约引起信用债券市场动荡的事件之后,11月23日,包商银行破产了。

包商银行前身为包头市商业银行,建立于1998年。2012年末,其资产已经高达2022亿元。在破产前,其机构遍布全国 16 个省、市、自治区,客户约 473.16 万户,曾在亚洲银行 500 强排名第十位。

无风不起浪,事出有端倪。包商银行的破产之路,都是有迹可循的。早在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而在宣布破产的前几天,包商银行就因出现“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其65亿二级资本债和5.68亿利息全额减计,直接公然赖账,且被永久性注销,这在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尚属首次。

什么是二级资本债全额减计?

以希腊债务危机为例,各个国家以前买了希腊的国债,现在希腊财政出问题,要破产了,大家就开始商量,不要让他破产,支持他一下,按个比例,把他欠的钱打个折。比如以前要还100,现在协商之后只用还40了。总结来说,减债就类似于一个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是经债主同意的赖账。

同样是“赖账”,不同的是,包商银行此前发行的2015包行二级资本债券募集说明》中有减记条款,该条款约定: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包商银行有权在无需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自触发事件发生日次日起,不可撤销地对本期债券以及已发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本金进行全额减记。

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表达就是“哎呀,不好意思,我没钱了,不管债主同不同意,以前借的钱我就都不还了。”

何以至此呢?要知道,在2015年12月,包商银行向市场公开发行65亿元、期限10年的二级资本债时,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

这65亿二级资本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发行人律师为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是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审计机构是大华会计师事务。以上机构所出具的“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60%,拨备覆盖率168.86%,资本充足率10.82%”,“所有者权益243亿元”。为什么,一个当时看起来“还不错”的商业银行会走到破产这一步呢?

这其中不得不提及一个熟悉的词——明天系。

包商银行机构股东有79户,持股比例为97.05%,其中,明确归属明天集团的机构股东有35户,持股比例达89.27%,远超50%的绝对控股比例。

包头是“明天系”资本运作的发迹之地,包商银行也是其资金腾挪的资金池。包商银行的业务一直是优先保‘明天系’的。简单来说,就是尽管包商银行的流动性趋紧,信贷额度也较紧,但是在有限的信贷额度或者同业授信额度中,优先保证“明天系”相关企业不断贷,而其它的小企业则采取抽贷或者不续贷的手段。

早期,包商银行对“明天系”相关企业主要采用表内股权质押贷款的业务模式,或者“明天系”将包商银行股权质押给其他金融机构。近年来同业和资管业务泛滥,包商银行输血“明天系”企业,主要通过同业投资非标的方式。在“明天系”逾1500亿元的大股东占款中,有近500亿元是公司业务,其中股权质押贷款有约300亿元;通过同业业务形成的占款有近10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下半年到2017年初,“明天系”控制的另一金融牌照——新时代信托,滚动发行了大量的“慧金”“鑫业”“蓝海”主动集合类信托产品。这些产品绝大部分以包商银行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有上百个产品。同时,新时代信托还发行了一系列产品,用以收购包商银行的股权收益权,相当于隐蔽进一步持股包商银行后再把钱套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2012年10月末,新时代信托发行的“鑫业215号”举例。首先,内蒙古网通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A),将所持有的包商银行股权质押给新时代信托;然后新时代发行“鑫业215号”将信托资金用于大连智光杰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B)。然后,公司B再投资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C)。而公司C恰恰是“明天系”一家较大的壳公司,持有华夏人寿20%的股份。

也就是说,明天系用自己持有的股份做质押,发行信托产品,然后拿到钱再通过层层关联投资,最后把钱给了自己。要知道,这些产品对包商银行股权价值为2倍PB(市净率),质押率则低至20%以下。与此同时,这些产品均称包商银行单位市场价值在30元/股以上,但当时包商银行披露的5元/股比。原本只值1块钱的东西,被包装成了6倍卖出去,最后再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2005年以来,明天集团通过大量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资金担保及资金占用等手段进行利益输送,包商银行被逐渐“掏空”。清产核资结果显示,2005年至2019年的15年里,“明天系”通过注册209家空壳公司,以347笔借款的方式套取信贷资金,形成的占款高达1560亿元,且全部成了不良贷款。

据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截至2020年10月31日,包商银行资产总额约4.465亿元,负债总额约2059.624亿元,股东权益约为-2055.159亿元。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事件的处理有央行兜底。央行、银保监会决定由存款保险基金和央行提供资金,先行对个人存款和绝大多数机构债权予以全额保障。同时,为严肃市场纪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兼顾市场主体的可承受性,对大额机构债权提供了平均90%的保障。

而在具体操作上,包商银行将相关业务、资产及负债,分别转让至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

对于个人客户而言,徽商银行承接包商银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宁波分行个人业务;蒙商银行承接总行及内蒙古自治区内各分支机构个人业务,其中就包括了理财产品、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基金业务。客户与原包商银行签署的合同、协议等由蒙商银行承接,债权债务关系将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应转移。并且,包商银行原个人存款、原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分别由蒙商银行、徽商银行承接后,各项权利及业务办理不受影响,将由存款保险基金依法保障。

今年以来,“暴雷”事件在各个不同行业及领域频频发生,成为社会性话题。从“原油宝事件”到“昆明30户居民住进烂尾楼”再到河南国企永煤控股因流动资金紧张违约,暴雷事件频频登上热搜。暴雷”企业的普通员工该何去何从?“暴雷”企业还有续命的可能吗?老百姓该如何识别“暴雷”风险?监管层面又有哪些新突破?今晚21:10,郎咸平、李银、凤来仪、钱栋玉与主持人王牧笛一起,聚焦财经郎眼第599期《2020防坑指南》,我们不见不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上市公司暴雷已经不算什么了,毕竟连银行都开始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