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商品、服务的积累不太容易,但人的知识积累比较容易。知识思想交换时出现的情况是1+1>4。不同的思想进行交换的时候,交换双方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对方的思想,而且在交流中还碰撞出火花,创造出全新的思想。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在过去几十年里兢兢业业、认真地收集了美国在过去几百年里各个大类金融资产的表现,给了我们非常可靠的数据来检验。这些数据可以可靠地回溯到1802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在过去200多年的时间里,各类资产表现如何呢?

第一大类资产是现金。股市的上下波动,让很多老百姓更加意识到现金的重要性,我们看一看在过去200年里现金表现如何。如果1802年你有1块美金,今天这1块美金值多少钱?它的购买力是多少?

答案是5分钱。200多年之后1块钱现金丢掉了95%的价值、购买力!原因我们大家都可以猜到,这是因为通货膨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类的金融资产。对传统中国人来说,黄金、白银、重金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值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实行金本位。黄金的价格确实增长了,但进入20世纪我们看到它的价格开始不断在下降。我们来看一看黄金作为贵重金属里最重要的代表在过去200年的表现。在200年前用一块美金购买的黄金,今天能有多少购买力?

结果是3.12美金。这显然确实是升值了,但是如果说在200年里升值了三四倍,这个结果也是很出乎大家预料的,并没有取得太大增值。

我们再来看短期政府债券和长期债券,短期政府债券的利率相当于无风险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过通货膨胀。短期债券200年涨了275倍;长期债券的回报率比短期债券多一些,涨了1600多倍。

接下来再看一看股票。它是另外一个大类资产。可能很多人认为股票更加有风险,更加不能保值,尤其是在经历了股市上上下下的起伏之后,我们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面可以同时经历一轮大牛市和一轮大熊市,很多人对股票的风险有了更深的理解。股票在过去两百年的表现如何?

如果我们在1802年投资美国股市一块钱,今天它的价格是多少呢?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是,1块钱股票,即使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在过去200年里仍然升值了100万倍,今天它的价值是103万。它的零头都大于其他大类资产。为什么会是这样惊人的结果呢?

这个结果实际上具体到每一年的增长,除去通货膨胀的影响,年化回报率只有6.7%。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爱因斯坦把复利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有道理的。上面这些数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金被大家认为最保险,反而在两百年里面丢失了95%的价值,而被大家认为风险最大的资产——股票则增加了将近100万倍?100万倍是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增值。为什么现金和股票的回报表现在200年里面出现了这么巨大的差距?

造成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美国过去200年里,平均年化是1.4%左右。如果通货膨胀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的话,你的购买力实际是每年在以1.4%的速度在降低。这个1.4%经过200年之后,就让1块钱变成了5分钱,丢失了95%,现金的价值几乎消失了。所以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经济的增长。GDP在过去两百年里大约增长了33000多倍,年化大约3%多一点。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的增长,我们就可以理解其他的现象。

股票实际上是代表市场里一定规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长很大意义上是由这些公司财务报表上销售额的增长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公司里有一些成本,但是属于相对固定的成本,不像销售额增长这么大。于是净利润的增长就会超过销售额的增长。当销售额以4%、5%的名义速度在增长时,净利润就会以差不多6%、7%的速度增长,公司本身创造的现金价值也就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我们看到实际结果正是这样。

股票的价值核心是利润本身的增长反映到今天的价值。过去两百年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那么倒过来每股现金的收益就是15的倒数,差不多是6.7%左右,体现了利润率对于市值估值的反映。因此股票价格也以6%、7%左右的速度增长,最后的结果是差不多两百年里增长了一百万倍。所以从数学上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当GDP出现长期的持续增长的时候,几乎所有股票加在一起的总指数会以这样的速度来增长。

这是第一层次的结论:通货膨胀和GDP的增长是解释现金和股票表现差异的最根本原因。下面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美国经济里出现了200年这样长时间的、持续的、复利性的GDP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一直都存在?为什么经济几乎每年都在增长?有一些年份会有一些衰退,而有一些年份增长会多一些。但在过去200年里,我们会看到经济是在不断向上的。如果我们以年为单位,GDP几乎就是每年都在增长,真正是长期、累进、复利性的增长。

一个经济能够长期持续以复利的方式来增长的现象,在人类16000年的记载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是非常现代的现象。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里,人类的GDP一直是平的。中国的GDP尤其如此。从过去500年,在分界点上,西方突然在这时候起来了,而东方比它晚了差不多100年。这100年东方的崛起主要是以日本为代表。

GDP的持续增长是一个非常现代的现象,可是也已经在每个人的心里根深蒂固。

到了近代,文明演化最根本的变化是出现了自由交换。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分析下,经济上的自由交换实际上就是1+1>2。当社会进行分工的时候,两个人、两个经济个体进行自由交换创造出来的价值比原来各自所能够创造的价值要多很多,出现了附加价值。于是参加交换的人越多,创造的附加价值就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交换在农业时代也有,但是现代科技出现以后,这种自由交换加倍地产生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原因就是知识也在互相地交换,不仅仅是产品、商品和服务。知识在交换里产生的价值更多。按照这种讲法,就是1+1>4,指两个人在互相讨论的时候,不仅彼此获得了对方的思想,保留自己的思想,还会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知识的自由分享,不需要交换,不需要大米换奶牛,结合在一起就开始出现了复利式巨大的交换增量的增长。每次交换都产生这么大的增量,社会才会迅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来。

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一个货币现象,当货币发行总量超过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时候,价格就会往上增长。为什么增长呢?

因为经济不断增长,就需要不断地投资。在现代经济里,这要通过银行来实施。银行要想收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需要付出储蓄利率。这个储蓄利率必须是正的,使得它的放贷利率也必须是正数。这样整个经济里的钱要想去增长,就要提前增量;要想实现实体经济增长,就要提前投资。这个时间差,就使得通货膨胀成为一个几乎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

你首先要投资,这些投资变成存货、半成品,然后再变成成品。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先把钱放进去。所以你先放的这笔钱,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当时这个经济里货物、服务的总量。于是这个时间差就造成了通货膨胀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这两个现象从数学上就直接解释了为什么现金和股票在长期里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