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编我去参加一个酒展,那真是大开眼界。不是因为喝到了什么好酒,而是因为领略到了酒商忽悠消费者的 N 多种套路!

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正愁选题困难,这些酒商就给我送上门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卖酒的有哪些忽悠人的套路。

1、原瓶进口

这个出现频率还挺高的,「原瓶」进口,其实就是跟散装酒进口到国内再灌装的那种对应,是在国外灌装好了再进来国内的。

说实话这是个相当「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精品酒来说,原瓶进口是必须的,压根谈不上高端,更不能以此来判定葡萄酒的品质。原瓶进口的可以是十几万一瓶的乐花康帝,也可以是 20 块一瓶的劣质餐酒。

像我们酒百科卖酒的时候,我们的酒 100% 都是原瓶进口的,但是我们压根懒得在文案里强调这事儿。就,真没必要。

2、各种包装上的文章

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标、重型瓶、蜡封、浮雕、金丝线、瓶底凹槽等等。这些都跟酒的好坏没有半毛钱关系,唯一的作用就是让酒瓶看起来更好看。

外国酒其实蛮少用重型瓶的,倒是有些国产酒和贴牌酒经常用(毕竟酒不行也只能靠包装来想办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蜡封也只是在胶帽上淋上了一层蜡,成本并没有提高太多。

浮雕图案是来源于法国教皇新堡(Chateauneuf-de-Pape)产区,一开始是为了提高人家产区的辨识度。金丝线最初是西班牙里奥哈(Rioja)的一些酒庄在用,为了防止酒标被人撕下造假。但是现在已经被太多酒模仿了,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只剩下美观的作用了,跟品质、真假都没有关系。

瓶底凹槽本身是用于聚集葡萄酒沉淀的,所以本来是用于一些品质比较好、陈年能力比较强的的葡萄酒,但是后来「凹槽深=好」就变成谣言传开了,反过来又促进很多酒庄或酒商刻意把瓶子换成深凹槽。所以,靠摸凹槽来判断酒好不好,这实在 du不必ck,完全没有意义!

当然,也不必矫枉过正,有这些包装元素的不代表好,但也不能代表垃圾,包装就只是包装。而且一般送礼的话,大家还是多少得考虑点包装要素的。

3、「XX 城堡酒庄」

灌装贴牌酒是「XX 城堡酒庄」重灾区,我们后台就收到过很多问「这款酒怎么样」的,一看图片,好多都是叫这种名字的贴牌酒。

可能是因为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波尔多酒庄大多叫做 Chateau XX,而 Chateau 的本意是城堡,所以各种乱七八糟的酒起个带「城堡」字眼的酒名就想装高端了。

不是说酒名不能有城堡俩字,拉图(Chateau Latour)最初的译名还叫「拉图城堡」呢,这就是个翻译问题而已。但是如果你看到一款酒的酒名同时出现了城堡+酒庄的字样,就要小心了,这十有八九是来蹭热度的!

判断一款酒到底是什么档次的,还是得看酒标,搞清楚产地、来源、等级等等。

4、各种「珍藏葡萄酒」

珍藏听起来确实牛比,让人感觉这酒寿命更长、品质更好。但是在几乎「人均珍藏」的葡萄酒市场上,有太多都是浑水摸鱼的,就是利用了大家觉得「珍藏」=好的这种心理。

首先要知道的是,只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葡萄酒,「珍藏」才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级别,你可以在酒标上找到 Riserva(意大利)或 Reserva(西班牙)这个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这样

新世界产酒国也特别喜欢给酒起名叫珍藏,但是他们的珍藏并没有法律效力,只能说同一家酒庄标注「珍藏」的葡萄酒可能比没标的要好。这只能是同一家酒庄纵向对比,出去跟别的酒庄就没有可比性了

更有甚者,外文原本的酒名中就没有 Reserve、Reserva、Riserva 等词的话,中文译名却叫「珍藏」,那就更没有什么意义了,直接忽视就好。

5、特级庄

也就是 Grand Cru。很多产区都有 Grand Cru 这个级别,但是分量和意义可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勃艮第(Burgundy),Grand Cru 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是在圣埃美隆(St· Emilion),Grand Cru 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再有人跟你吹嘘这酒是什么所谓的「特级庄/特级园」,先看看它是哪里的特级。

6、有机葡萄酒

咦?有机不是好的吗?

有机种植和酿造当然好,不用农药化肥杀虫剂,对土壤和人体的健康都有好处。但要小心的是以「有机」作为最大卖点甚至唯一卖点的那些葡萄酒,这说明这酒没啥别的优点了,才会重点突出有机……之前甚至还在酒展上见过直接就叫「XX 有机酒庄」的,过去一问,对方除了有机就没有别的可介绍的了。有机葡萄酒的确更加「纯净」,但是不能等同于「好喝」,也不能等同于「好」。

其实国外很多酒庄都是有机种植于酿造,但是人家会觉得这是最基本的,并没有什么可拿来吹嘘的。

总之,这些都是「显得」葡萄酒更高大上的一些说辞,但跟酒的好坏实际上并没有关系,下次看到,别被忽悠了哦!你还知道哪些容易让人误解的忽悠词汇?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