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幼儿职业治疗师的Crystal指出,视知觉(Visual Perception)在小朋友学习及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升其技巧也有助提升小朋友的学习和自理能力。因应疫情期间不时停课,她特意开设fb专页“双翘与职业治疗师妈妈”,与家长分享育儿心得和自创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职妈妈Crystal从事幼儿职业治疗师十多年,服务对象主要是学前幼童,时育有6岁儿子和4岁女儿。她指出,其实小朋友也有“职业”。“指的是他们作为‘学生学习’、‘在家自理’以及‘与他人游戏时’的不同角色,职业治疗师会因应其困难和需要,设计不同的治疗活动,提升其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何谓“视知觉”?Crystal解释:“知觉(Perception)即指人如何察觉及了解周围的事物,而视知觉则指人如何看见或辨识物件的特质,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透过视觉接收器(眼睛)接收外界信息后,会传送到大脑处理及转化成有用的资讯,再指挥身体作出适当反应。视知觉发展迟缓的孩童在日常生活中或会经常穿错鞋子、将衣服穿反,以及在画图、阅读、拼字等方面出现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知觉可分7个类别

1.视觉区辨

这是分辨影像或物件细节的能力,例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异同之处。这能力在婴儿期萌芽,在学前期因接触文字、亲子伴读等,逐渐发展成熟。视觉区辨对小朋友的阅读十分重要,有助分辨b、p、d、q,或者“力”、“刀”等相似的字,或从两幅图中分辨图形异同。

2.视觉记忆

记忆是将知识或影像接收、储存及找回的过程,而工作记忆除了能于短时间内把信息记住,也能同时将之转为长期记忆,再于需要时让当事人于大脑寻获资讯。例如透过重复练习,可在默书时串出英文生词。视觉记忆是记忆力类型之一,可将视觉经验或影像储存及找回,并对日常生活及学习很重要,尤其是阅读、串字及抄写。如小朋友的视觉记忆能力较弱,会难于记生词或字词次序。

3.视觉空间关系

视觉空间指的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于日常生活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分辨上下前后左右、抄写时在格子内或线上、正确穿衣穿鞋、踢球时可掌握与球的距离及准确踢中等,这能力较弱的小朋友,抄写上会有困难,例如不整齐、写错位置,反转字母等。

4.物体恒常

这能力可令人准确辨认出物件,即使颜色、大小、角度及位置改变。例如一张倒转的小狗图片,在观看者的脑海中会自动较正,并让当事人认知这是小狗。能力较弱的小朋友,或会无法分辨印刷和手写字体,认不出相似的地方或物件。

5.视觉顺序记忆

这是进阶版视觉记忆,可让人顺着正确次序记住一连串的东西,如数字、物件、图案及文字等,像做加减数不会将“15减4”看成“51减4”。

6.主体与背景辨别

此能力可让人在复杂背景中,辨认出物件,例如要找某个物件,这物件会变成主角,其他东西则变成不相关的背景而被忽略。例如在乱七八糟的枱面不用动手可找出铅笔,或在文章找出重点。能力较弱的小朋友,会经常找不到玩具,读文章也感困难,因为很难找到想要的答案。

7. 视觉完整性

这可让人就算接收到不完整的物件、图像或文字,不用理解当中细节,都可将其影像化成整体,从而达到正确认知。例如看书不用再去思考“A+P+P+L+E=APPLE”,只看一眼就知整体是APPLE。掌握这能力,可提升小朋友阅读的流畅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款家居小游戏提升能力

Crystal指,这7个能力在小朋友六、七岁时会慢慢成熟,因此掌握能力的黄金学习期是在学前阶段。但她提醒家长,有读写困难的小朋友,通常视知觉能力较弱,但绝不等于读写障碍。Crystal又分享了自创的4款简单家居小游戏,以助提升这7项能力。

游戏1:猜猜是甚么

家长可遮盖字或形状部分,让小朋友思考并写出或画出。4岁童可试3至5个形状,6岁就可试7个字母以内的生字。游戏可训练视觉完整性和视觉顺序记忆。

游戏2:小小设计师

家长用平板电脑拍下模型相片,让小朋友模仿拼砌,训练视觉空间。进一步可让他看另一幅置换了组件的模型相片,寻找不同之处,可训练视觉区别。进阶版,可让小朋友看10秒之后关上荧幕,凭记忆重砌,可训练视觉记忆。小朋友之间都可考对方互动。适合4岁或以上孩童,惟进阶版较难,家长可根据其能力调整。

游戏3:跟着箭头走

游戏有两个玩法,第一,下行跟随上行转动箭头方向,可训练物体恒常和手部肌肉,箭头可以图案或贴纸取代。进阶版可遮住上行,让小朋友凭记忆转动,数量可减至2至3个。第二,则是在家铺地垫,让小朋友按箭头方向前后左右跳动,可训练视觉空间关系和眼脚协调。

游戏4:家居小侦探

小朋友需要在家找出附合指示形状的物件,可训练主体与背景辨别。活动让孩童发挥创意,寻物件不同的角度,并让亲子发掘生活小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