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不到一个月时间,继深耕深圳8年的老牌美资企业史丹利宣布解散,整体搬迁至苏州工厂之后,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日资企业升龙科技也走到了终点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公司日本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在官方网站宣布升龙科技将在2020年12月份结束营业,升龙科技公司是2005年8月在深圳成立的电子元器件公司,主营产品为生产线圈、半导体、电子陶瓷、模块产品等等。

同是位于深圳的两家外资制造业企业,一家经营8年,另一家营业时间为15年,两者都为深圳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前者更是在撤离前两个月荣获了当地有关部门颁发的“坚守制造标杆”。

但奈何再好的称赞也无法兑现成企业长期存在的筹码。通过对比两家企业,发现他们选择在2020年结束营业的理由大同小异:

先来看美资史丹利。

史丹利在撤离深圳之前,工厂订单数量和金额均创了历史新高,但即便如此还是痛下狠心做出了撤离决定,公司官方对此举动给出的说法是,出于集团战略考虑,但工厂经理的一段话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有人采访了这家工厂的一位经理,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他说“苏州的地是我们自己的,这里是租的。我们在这里有十年了,明年租期就到了,租金涨得太高,现在要38块钱一平方,根本接受不了。”简而言之,租金太贵,工厂抵不住高昂成本只能走。

再来看日资升龙科技。

同样是来自官方的说辞,市场对公司生产产品需求急剧减少,价格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需工厂被关闭,通过第一财经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能看到另一层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工厂员工和中介反映,龙岗区工业园厂房租金连续上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其宣布结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悉,目前工业园租金大多在24块钱一平方,且租赁合同签约期限越来越短,续一次租金涨一次,未来租金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太大。

深圳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渔村。这些年,深圳经济在腾飞的同时,各项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即便是最早享受到政策搬迁入深圳的企业,在政策优惠期限过了之后,剧增的成本压力也迫使部分企业不得不离开在这座城市。

在这些撤离深圳的企业中有,很多是耳熟能详的优质企业,比如华为、立讯机密、欧菲光、立讯精密等等,这些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知名企业同样不能避免出走,更何况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呢?

可以说,深圳曾经是无数制造企业期待安居的“热土”,但如今已经转变成了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才能选择的城市。

根据有关报道,2020年在深圳注册的制造企业数量仅为5年前的三分之一,但注销企业却是连年创新高,2020年注销制造业是5年前的4.7倍左右。

这对于深圳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今再次谈及深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很多人和我的答案是一样,那就是高不可攀的房价。深圳关于房价的报道,总是能轻而易举吸引所有人的关注,比如前几天8宗土地被拍出339亿多元,一网红楼盘有上万人积极参与,冻结资金339.15亿元,这些“史诗级”、“爆炸性”的报道已经在慢慢吞噬着深圳。

有人说,深圳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是房产经济,真的如此吗?

与其将土地廉价供给制造业,不如加大开发居民住宅楼盘来的实际,这么说其实也能解释的通,深圳有超过2000万的人口,面积却只有1997.47平方公里,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开发出来,即便是已开发部分其住宅用地仅22.6%,如果能加大住宅开发,可以说深圳发展房产经济是具备天时地利的。

但很可惜,发展房产经济是不具备人和的。我国一直在强调回归房子的居住属性,坚持“房住不炒”主方向,不管是谁都不能破了红线,所以哪怕深圳有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胆子。

事实上,深圳也没有打算将未来赌在房产经济中。

这些年,深圳一直都在积极转型,做着产业升级的工作,这就注定低端制造业已经不符合未来城市定位,可以肯定的一点,深圳的未来在科技领域,这从其这些积极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高尖人才就能看出来,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大批科技名企总部也纷纷入驻,比如小米、vivo、字节跳动等等。

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转型中的深圳还将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困难和压力,但这都不要紧,如果最终转型成功,那些曾经的付出最终都将兑换成肯定和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目光放长远点吧,深圳,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