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该探测器计划在月球着陆,采集月壤样本并带回地球。这将是人类航天器44年来首次赴月球进行土壤取样。一旦获得成功,中国将成为继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实施此类行动的国家。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令全球科学界感到振奋。俄罗斯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月球和行星地球化学实验室主任叶夫根尼·斯柳塔表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洲和美国,全世界科学家都希望从中国同行那里获得月壤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嫦娥五号发射后,欧洲航天局立即发推表示祝贺,称欧洲航天局将利用库鲁航天发射中心传输信号,帮助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抵达目的地。祝任务成功,回家路上见!

实际上,在嫦娥五号发射前,欧洲航天局在官网上就高调宣布,将动用位于南美洲的库鲁航天中心和非洲的马斯帕洛马斯航天基地,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提供数据中继服务。言辞之中颇为自豪。

在嫦娥五号发射后,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在其官方推特账号上也急忙表态称,“我们希望中国和全球科学界分享中国探月工程所获得的数据,以增进我们对于月球的了解。”

显然,航天科学界希望和中国开展深空探测合作,然而由于政治因素影响,中美航空航天间的国际合作相当有限。实际上,中国的探月工程一直在向全世界敞开合作的大门。在嫦娥四号探月任务中,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卫星的轨道数据,中方向美方提供了着陆时间和落点位置。不过,美国拒绝向中方提供测控帮助,因为测控属于实质性的技术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早在2011年批准了著名的“沃尔夫条款”,成为中美航天合作最大的障碍。根据该条款,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包括禁止美国宇航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再加上所谓《国际武器贸易控制协议》,实际上禁止了中美航天领域的一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