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有淡水鱼和咸水鱼两大体系之分。淡水鱼都在江河湖泊中生活,咸水鱼则生活在海里。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它们的器官进化出了不同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一些可以同时生活在咸淡水域的鱼类外,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一般的淡水鱼是无法在海水中存活下来的。但水是相通的,那么,江河在奔腾入海后,流水裹挟着的淡水鱼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它们会因适应不了海水的盐度而丧生吗?

为什么淡水鱼不能在海水里生存?

鱼类是通过渗透压来调节体内的盐和水的平衡的。鱼体内组织液和血液中,含有的盐度一般高于其生活的淡水浓度。根据渗透压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水分子从低浓度往高浓度渗透。因此,鱼在淡水水域,外界的淡水会不断地从鱼体表进入体内,为了保持内外的平衡,淡水鱼会通过肾脏以排尿的方式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地球上淡水的含盐度约在0.4%左右,而海水的平均含盐浓度为35‰,两者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将淡水鱼放入海水中,淡水鱼体内盐浓度远远低于海水浓度。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鱼体内的水分会不断地渗透到体外,最终脱水而亡。另一方面,淡水鱼也不能够通过摄入海水来补充水分。所以一般的淡水鱼无法在大海中存活。

淡水鱼并不会往海里面跑

有一句老话:“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

现实中,绝大多数鱼类在水中游动的时候,都是逆流而行的,不会一直随着河水流动的方向奔向大海。

鱼类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有一定栖息范围的。它们会根据温度,气候,光照,营养度,地形等等环境因素,选定一处最适合自己生存,最舒适的固定地方捕食游弋生活,而不会随意离开。即使是跑远了,也会再游回来。这也是为什么在固定的河流区段可以捕捞到同一个品种的鱼类。

许多鱼类性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在繁殖季节,它们会集群回游到河流上游进行产卵,这样就可以避免小鱼在还没有孵化出来时,就被水浪冲入大海。确保冲到大海之前,就出生长成鱼苗,从而能够逆流而上,找寻自己种群的栖息场所。

但是,在江河和海水之间的交汇处,可能会有一定数量的淡水鱼游进海水里。不过,在这个地方也没有见淡水鱼大量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在两种水的交界处还是个缓冲区,盐水浓度往往不太高,淡水鱼勉强能适应,并无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鱼类对环境的变化还是十分敏感的,如果发现周围水的盐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让自己感到不适时,就会迅速离开,朝向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方向游动,它们只会在一个对它们来说安全的范围内活动。所以它们也一定能够感知到海水的潜在危险,不会盲然穿越交汇区,往大海里去。

所以,江河入海后,那些来到入海口的淡水鱼,有的洄游,有的逆流而游返回到了江河里,有的可以逐渐适应当下的低盐度水体环境。

咸淡共生的鱼类

此外,还有一类鱼可以同时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它们能在盐度变化范围较大的环境下生存,称它们为“广盐性鱼类”。它们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来排出或保留盐分,使得体内和周围水体的盐度能够达到平衡,从而适应不同盐度的水。

比如,大马哈鱼,是在江河淡水中产卵,而到海水中生长。在进入淡水前,它们会先在入海口咸淡交汇处适应一段时间, 再逆流而上,去到淡水中产卵。大马哈鱼洄游时十分奔波,长途跋涉,平均每昼夜前行35公里,历尽艰险才能回到出生地交配产卵。

而鳗鲡则相反,在海中产卵,在淡水中成长。

鱼类会为了生存和繁衍下一代而奋力迁徙,并努力去适应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