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从古至今,有很多为人民为国家贡献出生命的烈士,他们为了社会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起,中国政府就在不断的架桥修路,遇到山就平山开洞,遇到水就架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常快,火车、高铁、飞机等很多出行的交通工具可供人们选择。

然而,在建造成昆铁路时,1965年8月24日有一位年龄不到21岁名叫熊汉俊的铁道兵小战士,由于十分辛苦的劳作,不小心掉落在正在施工浇筑水泥的柱子里。熊汉俊就这样被封在了40米的深桥墩里,这段铁路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特殊的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铁路位于成昆铁路的龙骨甸一段大桥处,每一列经过的列车经过这段路都会鸣笛30秒,向熊汉俊烈士致敬。大家都知道国家在建筑桥梁用的水泥都是高强度、高标号、凝固非常快的水泥。

当人掉进水泥后,很快就会被水泥掩盖,像沼泽一样把人吸入水泥里,最终沉入水底。

当熊汉俊掉进了水泥里,战友立即去救援,然而却已经来不及了水泥很快凝固,最终,熊汉俊年轻的生命就牺牲于此,和水泥桥墩融为一体。

用鲜血建造铁路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大众通常采用马车或者步行去到达目的地。拉货用一种专门的车子,名叫独轮车,当时自行车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物品,相当昂贵,一般家庭要省吃俭用一段时间才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

50年代末,无轨电车开始流行,节能环保、干净卫生。无轨电车在当时被称为“绿色公交”,它对交通的主要优点是灵活且廉价。1960年,主要的交通成为货车。1965年7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条地下隧道正式开工。

80年代后的自行车非常流行,几乎人手一个。因为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自行车再也不需要花费一个家庭省吃俭用下的钱。当时还比较流行小型面包车,它的功能让人们叹为观止,80年代末,绿皮火车成为了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军,成为了大多数人出行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摩托车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地铁成为了现在众多大众出行的首选,地铁不仅便利、价格低廉且速度非常快。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堵车天气不利等因素。城市的公共汽车和地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中国开始建造一条连接四川和云南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建于1958年,曾经多次停工又复工,1970年,成昆铁路全线竣工并开始进行运营。

成昆铁路全线共耗时十二年整,总线路全长1096千米。在建造这条铁路时,有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为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条铁路最终还是竣工。

其中有一个让人听完非常悲痛的英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云南禄丰县黑井乡龙骨甸大桥的7号桥墩这里,一直到现在所有的列车经过这座桥的第7号桥墩的时候,必须要鸣笛30秒。

虽然这条桥因为老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在旁边又盖了一座新的大桥,但是唯独这个7号桥墩留下来了,上面还写了“熊汉俊烈士千古,昆明铁道老兵”。

经附近村民介绍,原来在建造这个桥墩时曾牺牲了一位年仅21岁的铁道兵小战士。

建造铁路,壮烈牺牲

熊汉俊是江西的一个农村小伙,生于1944年,小时候他就喜欢这些机械化的东西,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想修铁路只能靠人力来完成大部分工作。

1963年熊汉俊当兵,他的个子在军队里不算很高,一米七,整个人看起来很瘦,但是却非常有力气,他人非常有眼色,也机灵,工作踏实、敢于吃苦、工作积极。

在修建铁路时,他每次都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还经常帮助战友一起干活。因为熊汉俊表现十分出色,还当上了班长,后来他被派去修筑成昆铁路。成昆铁路是中国的主干铁路之一,但是修建铁路的地势非常恶劣,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无形中增加了修建大桥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可以用,战士们只能用肩扛,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山路又非常崎岖,每个人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否则,后果将难以预料。

1965年8月24日熊汉俊像往常一样向山上扛水泥,这天意外突然发生,熊汉俊因为没有站稳在浇灌桥墩时,突然坠落下去。桥墩深达49米,有重物坠入水泥中,很快熊汉俊在水泥中无法动弹。

熊汉俊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还生的可能性就放弃了挣扎,对战友们大喊说:“大桥修好后,一定要告诉我。”就这样,熊汉俊在建筑铁路时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们非常敬佩熊汉俊对祖国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但是在施工现场,工人们也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在施工时,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

两种争议,孰对孰错

熊汉俊烈士的故事感动了非常多的人,也激励了更多为祖国母亲做出伟大贡献和牺牲的战士和老百姓。每年的清明节组织都会去当地铁道兵烈士陵园扫墓,所有的官兵致敬这些烈士,并宣誓永远保护大桥安然无恙。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在熊汉俊的身体被封在桥柱时,上级也考虑过要不要把桥墩用炸药炸开。

人们对于炸还是不炸在当时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应该把桥墩炸了,取出烈士的遗体,让他入土为安。

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炸,“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炸掉桥墩需要炸药,然而炸药的摧毁的大小大家有目共睹,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整个铁路的建设项目,还会造成成本的损失,后续还需要派人处理爆炸后产生的污染。

整个爆炸后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去处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又增加了国家的负担。考虑到实际问题,炸掉整个桥墩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还会影响工期,最重要的是,炸掉桥墩后,熊汉俊的遗体可能会因为炸药爆炸而四分五裂。如果不炸桥墩,熊汉俊的遗体就会永远的被封在桥墩里。

经过理智的分析和判断之后,上级最终还是决定了保留桥墩。熊汉俊在21岁就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被泥浆封入40米深桥墩中,之后每辆列车经过此处都鸣笛30秒钟。

小结:

为了建造成昆铁路,许许多多的官兵因此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有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投身到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中国今天。

成昆铁路已经按计划建成,我们要铭记烈士,当我们坐着火车穿越在祖国的山川河流时,想起这些为建设贡献出生命的开拓者,敬畏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在上世纪的中国,巨大工程的的安全设施不太完善,也因此导致许多人失去了宝贵生命。

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每个工人的生命安全,防止再出现像熊汉俊烈士烈士类似的事情发生,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重于一切事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