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列舰火炮的口径越来越大,火炮射程越来越远,使得炮弹的弹道非常大,很多战列舰的炮弹在末端的落角都超过了30°。而这个时候军舰的水平防护装甲的抵御能力越来越有限,所以早在一战前夕美国就对这种远距离炮击产生的大落角炮弹提出了自己的防御设想,那就是在认为不重要的区域不布置防护的装甲,当炮弹经过没有装甲防护的地方时基本上会无害通过,这样就能在排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强军舰的防护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种防御思想就是一战后面备受各海军国家推崇的“重点防护”思想,与一战前那种“全面防护”有不小的区别。既然超过30°落角的武器就那么厉害,那么攻击的武器要是从头顶90°的地方落下来,那情况会怎样呢?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崛起的航母就贯彻从90°方向攻击思想的产物。所以二战时期无论是德国陆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还是美日两国海军航母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其对目标的攻击命中率都高达80%以上,相比战列舰那种1~3%的命中率,舰载机反舰绝对是高效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SBD俯冲轰炸机,携带一枚453公斤重的高爆航弹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由于是陆地飞机,所以炸弹携带重量较大

虽然当时的飞机结构强度和性能有了巨大的变化,飞机的挂载能力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局限于航母跑道长度的限制,俯冲轰炸机的载弹量都在500公斤以内。日本在太平洋作战当中航母主战的是“击沉理论”,所以在航空炸弹上选择能击穿装甲的穿甲弹,在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为了能够击穿军舰的水平装甲,特地拿长门号上的88式穿甲弹改装航空穿甲弹,这种改装后的特种航空炸弹日本称为“99式80番5号爆弹”。

左为250公斤航弹,中为91式2型航空鱼雷,右为99式80番5号爆弹,重近800公斤

这种炸弹重为796.8千克,炸弹内部的装药为22.8千克的九一式爆药,在4000米的高度投下时可击穿150毫米的水平装甲。而在珍珠港之战当中,由97式鱼雷机携带的这种特种炸弹在3000米的高度投下的炸弹,穿透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二号炮塔附近超过5英寸的水平装甲,最终导致该战列舰弹药库大爆炸而沉没。那为啥日本人特地去拿长门的穿甲弹去制作特种航弹呢?难道其他的航弹不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灰色部位为穿甲体,对比两者的厚度

现在不少讨论现代反舰导弹能否击穿战列舰装甲的时候,很多人只考虑了反舰导弹的速度和装药,这种没有穿甲体的大装药反舰导弹在对付现代薄皮大馅的军舰时效果会非常不错,但碰上装甲后未必有对付现代军舰的效果。因为在没有穿甲体击穿装甲,高速的动能和大装药的爆炸体只能在几百毫米厚的装甲外爆炸,这种爆炸的后效且不论,但对军舰内部的核心的伤害较低。所以这也是为啥日本使用的99式80番5号爆弹重量接近800公斤但装药只有不到23公斤重,其余的770多公斤的重量全是用作穿甲体。

二战末期,德国的弗里茨X无线电引导炸弹算得上现代反舰导弹的鼻祖,在实战中也有击沉了意大利的罗马号战列舰、重创维托里奥号战列舰的战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炸弹拿PC-1400航空穿甲弹在加装无线遥控尾翼改装的,PC在德语中本意为“穿甲圆柱形弹身”,炸弹的内壁非常厚,且拥有一个320公斤重的穿甲弹头,使得它本身拥有非常优秀的穿甲能力,据估算至少有200毫米。在1943年9月16日的时候,英国名舰“厌战号”就被德军的这款炸弹击中2枚,其中一枚击中烟囱附近,炸弹直接穿透了6层甲板,相当于180毫米的装甲,在锅炉舱里爆炸直接毁了4号锅炉舱,直接重创了厌战号。

当然,前提是得击中装甲部位才有效果,而维托里奥就是因为炸弹直接从上层甲板一直穿透了多层甲板并击穿舰底,在舰底水下爆炸,同样是重创了该舰。但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在另一款无线电遥控制导炸弹——HS-293型,它是拿500公斤重的SC-500航空高爆弹改装的,内部有295公斤的装药,但并不具备穿甲能力。德军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是对付驱逐舰这里没有装甲的目标,唯一一个巡洋舰击沉战果是6000吨级的狄多级防空巡洋舰“斯巴达人号”,它击穿了该舰25毫米厚的水平装甲,窜进了锅炉舱里爆炸导致沉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