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荒杂谈

(本文为拾荒杂谈原创,抄袭必究,欢迎转载!)

我国由于疆域广阔、亚文化众多的原因,使得这里成为了方言的乐土。越是亚文化密集之地,方言的种类也就越多。比如江浙两地,就有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吴越文化和客家文化等,故随之产生了多种方言体系,像苏北的中原官话、苏中的江淮官话、苏南浙北的吴语、浙江其他地区的闽语、客家语、蛮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言地图

多种历史种族文化的迁徙聚集,使得方言不断根据社会环境做出调整,因此在种类上越发显得多样性。想全部学会中国方言的难度远比学会主流外国语言要难得多。虽说精通各地方言比较难,但语言类学习都有一个诀窍,那就是掌握各种方言中常用的语气字或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就比如下面的几个省份方言,了解他们常用的语气词,就能很轻松辨别方言归属地。

东北——啥

如何快速激怒热情大方的东北人?只用三个字足矣!

你瞅啥?!

“啥”字在北方方言当中比较常见,但多地的读音都不一致,比如陕西省当中的“啥”就延续了中古时期的音,念“she”,而在“啥”字使用最频繁的东北,则有两种读音,比如上面的“你瞅啥”中的“啥”通常读sha,而东北话中另一出名的语句“你干啥?”当中的“啥”又念成h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东北话中的“啥”是念sha还是ha,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什么”的意思,

天津——嘛

天津最常见且最富有方言特色的对话:

窝嗦介介,您则似干嘛呢?(我说姐姐,您这是干什么呢?)

上面的“嘛”字就是天津方言最常见的且最常用的字。虽说“嘛”这个字在很多地区的方言中都有体现,但是读音为ma(第四声)的倒还是以天津一带为主。

如果您遇到一人,嘴里嘛来嘛去的,说话表面忒客气,暗地里夹枪带棒的。别迟疑,这肯定是一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如果你想和他打好关系,那么只用下面这句话,保准他立马会和你好得像一个人似的。

“我觉得国安比泰达强三条街!”

河南——恁

如果问你这么一个问题:五秒内迅速想出三个字的河南骂人脏话,你的回答是哪三个字?

答案如果不是“靠”字开头的三个字,那么你八成是精通河南话的人。

河南话当中使用频率最频繁的字本来是“嘞”这一语气词,但是“嘞”字在北京话和天津话当中也比较常见(天津话当中的含义为“怎”),故“恁”取代“嘞”,成为河南最常用且最常说的一个字。

在河南话中,“恁”的意思大致上就是“你”的意思,有时还有“那么”的表达含义,前者比如“恁哥、恁姐”,后者比如“这树怎恁高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因为属于中华文明发祥地的缘故,所以其所用的中原官话影响了很多周边地区,就比如说这个“恁”有时还会在山东个别地区经常使用,意思相近,故如果通过“恁”来辨别是不是河南人还是比较有点困难的。

上海——伐

上海属于最典型的南方城市,在方言上使用的是吴语。吴语的特点就是软糯轻柔,故在近代时期,会说吴语的年轻女子才是最具女性美的。

而在软糯的上海吴语中,最常用的语气词应该非“伐”莫属了。比如在上海常见的对话有:侬晓得伐?大家晓得伐?好伐?等等等等。

上海话中的“伐”大概意思应该是相当于“吧”的意思,结合吴语的特点应该是近似于征求商量的语气。有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伐”字应该等同于吴语古音,即“弗啊”,例“好弗啊”意思就是好不好啊。当“弗啊”读快的时候就成了“伐”。这和北京方言中出现的懒音是一个道理。

当然了,如果你是一个厨师,遇到动不动问你“关好伐?”“不关好伐”的人,你一定要深刻意识到她只是上海人,而不是故意叫你关闭燃气阀门的。

陕西——咧

以下是陕西人才能看懂的对话。

今儿个把额饿日塌咧!

包社咧,咥(die)泡馍气!包尅气!

撩咋咧!

不标准的陕西翻译为:

今天要把我饿死了!

不要说了,吃泡馍去,别客气!

好极了!

陕西话

陕西方言目前是最好学习的方言之一,快速入门诀窍就是把自己弄感冒,鼻子不通气,在这种情况下气走鼻腔再开口说话,语句用“咧”替换“了”为结尾,把“不要”说成“包”,把“我”说成“饿”,如果以上步骤你都能学会,那么恭喜你,成功进入陕西交流圈,获得的成就就是可以吃到“正宗的羊肉泡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上面几个常用字词明显且读音常见的省份外,还有湖南的咯,浙江的嗝(嘎?)等因为篇幅的原因暂时未能写入,有兴趣的读者或者没写到家乡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自己家乡方言中最常见且最常用的字词是什么?尤其是云贵川以及两广等地区方言复杂的同学,欢迎踊跃评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