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天眼妹在写名创优品的时候,曾给大家介绍过一些你以为是“洋品牌”实际上却是国货的产品,没看过的小伙伴们可以戳名创优品的前身是街头10元店?细数那些挂着“洋牌”的国货

记得当时后台就有留言问天眼妹,那有没有一些本来是国货,后来却被外国企业收购了的品牌呢?

天眼妹一想,这样的品牌不仅有,还挺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今天,天眼妹就来跟大家讲讲那些你印象中的民族品牌,但其实...人家可能早就已经被卖了。

没改变“中国味道”,却变了“国籍”?

提起“大宝”这个牌子想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当年凭借一段“大宝,天天见”的广告,大宝SOD蜜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瞒大家说,天眼妹的姥姥到现在都还是大宝的忠实爱好者。

相信物美价廉的大宝SOD蜜面霜在不少人心中都可以算是国货之光,而且曾经其在同类产品中也的确多年占据着销量第一的位置。

据天眼妹了解,大宝所属的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北京三露厂”,经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公司,早在1985年“三露厂”就开始生产“大宝”系列化妆品,发展至今产品种类早已超过百种。

最早大宝的确是个国货化妆品品牌,但可能很多人有所不知,在2008年7月,美国强生公司正式完成了对大宝的收购,从此大宝就成了强生大家庭中的一员,脱离了国产品牌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美国强生公司的历史就更为悠久了,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

之前曾有传闻称,强生在接手大宝后就将其雪藏,不过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强生并未雪藏大宝,而是对大宝产品线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并在产品包装和市场营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微调。

有专家认为,强生对大宝所持的态度是一种边缘化处理,并未对其最关键的品牌形象进行重新塑造,也没有像业界想象的那样为其带来先进的技术、投入巨额研发。

虽然现在几乎已经听不到“大宝,天天见”的广告,但天眼妹看了下,如今的大宝产品价格仍然非常亲民,同时最热门的产品“SOD蜜”也得以保留,似乎并没有改变它的“中国味道”,搞不好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的“大宝”早已不是当初的“大宝”了。

徒有其名的“中华牙膏”?

下面天眼妹要说的这个牌子就更加具有迷惑性了,它就是那个曾在众多牙膏品牌里脱颖而出,最辉煌的时候曾占据市场40%份额的中华牙膏。

一听中华牙膏,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那肯定是国牌啊。

的确,“中华”品牌是由上海福新行牙膏厂于1954年推出的,妥妥的国产品牌。

一开始,这个牌子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当时出于振兴民族工业,提高牙膏质量的目的,上海牙膏厂在全厂开展技术革新,中华牙膏在质量和产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华牙膏还推出了多种新品,奠定了他在牙膏市场的龙头地位。

80年代的中华牙膏更是风光无限,还曾在1986年全国首届日用消费品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信得过产品”。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时,外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高露洁等国际日化品牌进入中国,这些国际日化品牌携带着他们先进的技术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本土的品牌带来了威胁。

然而,1994年时,中华牙膏就已经不再是国牌了,当年的它以租赁的形式,将经营权卖给了欧洲零售业巨头联合利华。

因此,这20多年来,虽然名字里带着“中华”二字,但其实中华牙膏一直都是外国企业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啤酒”不是国产?

“哈尔滨啤酒”应该算是中国啤酒界比较火的品牌了,可能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以中国地级市命名的这啤酒品牌应该就是国产,但事实上,“哈尔滨啤酒”早已隶属于另外一个著名的啤酒品牌,也是全球真正的啤酒之王——百威。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威创建于1876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00年,它的知名度可以和雪花、青岛、燕京等啤酒品牌并列,也是中国前五的啤酒品牌。从品牌名称来看,地域很强。

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哈尔滨啤酒”作为中国第一家啤酒厂并不是由中国人创立的,而是由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在1900年创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苏联才把哈尔滨啤酒交给了中国。

2004年,百威收购了哈尔滨啤酒股权99.66%的股份,至此,“哈尔滨啤酒”便沦为了外资品牌。

除此之外,百威还收购了南昌、双鹿、金龙泉、KK、红石梁、白沙、金陵、三泰、松花江、佳凤、吾得万、国光、唐山、冰川、紫竹林、普陀山、大雪、大棒、小棒、最麒麟、维雪、阳光麦场、鸡公山、金士百等数个中国啤酒品牌,同时还是珠江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中国“膜王”,法国“国籍”

作为面膜市场的“神话”,“美即”曾连续多年高居中国面膜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

即便你没有买过,相信你在逛街时多多少少也看见过它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即”是由佘雨原于2003年创立的面膜品牌,起初以“单张卖”的方式很快打开了市场格局。

2005年,屈臣氏陈列出一面墙的“美即”,两年后,“美即”成了屈臣氏面膜品类销量第一的品牌。

2009年时,“美即”面膜以面膜市场15%左右的市场份额,霸占中国面膜老大位置五年之久,并于2010年成为面膜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因超额认购784倍,成为当年港交所的“股王”。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风头正盛的“美即”却于2013年被欧莱雅以65.38亿港元收购了,据天眼妹了解,当时欧莱雅为创始人及CEO佘雨原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而且这次的收购也是当时外资收购中国大陆日化品牌的最高额度。

可遗憾的是,被收购后的“美即”就像“中了魔咒”一样,业绩急转直下,曾经辉煌的“美即”面膜竟成了拖欧莱雅后腿的项目,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即”外,欧莱雅还曾收购中国护肤品品牌“小护士”。

当然除了这些被外国企业收购的民族品牌外,有趣的是,有些品牌在经历了兜兜转转后竟然又被收了回来,比如银鹭八宝粥就在远嫁“瑞士”九年后,再次回到了创始人旗下。

那天眼妹就在下期继续跟大家聊聊,哪些品牌出走一圈后,归来又成民族品牌。

最后,你还知道哪些由民族变外资的品牌?留言跟天眼妹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