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了位于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湖南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文物资源大省和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丰沛的红色资源遍及三湘四水,特别是绿色资源丰富的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潜力很大。

11月27日,“新时代乡村振兴”读书活动线上读书群交流开展到第47天,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第六章“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今天由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王文珍导读,讨论交流的主题是“用好红色资源助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用好湖南“红色资源”,

把握时代性、地域性

截至2020年10月,湖南省已查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300余处,有13个市共72个县被列入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近年来,湖南省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红色土壤,传承红色基因,繁殖红色细胞,推动绿色发展,让红色与绿色水乳交融,自然与人文相映成画,红色资源真正成为推动湖南革命老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导读委员王文珍开篇介绍道。

“从文家市到沙洲村,从湘南起义到湘江血战,在湖南广袤的土地上,有太多的红色故事,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盘活这些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其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委员廖建湘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委员邓铮铮看来,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既要坚持红色文化资源的先进性、革命性,又要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性、地域性,还要兼顾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整体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开发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

委员戴茵看到,贫困地区开发红色资源缺乏整体设计和包装,“所以我们目前看到资源开发呈各自为政的趋势,没有通盘考虑,跨区域合作。”

“@戴茵 戴委员说的确实是现实的问题。但现在有了好的趋势,今年湖南与江西两省联合举办红博会,为跨省区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探寻了路径。”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李壮丽表示。

导读委员王文珍介绍道:湘赣两省成功签署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两省24个县市区成立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联合打造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辐射带动21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致富。

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常国刚提到:“老区人民历史上为中国革命贡献大、牺牲多,而这些区域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要利用好红色资源,政府要对这些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总体规划,倾斜投入,让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各区域协同开发,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多要素系统开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彰显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生活,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委员丁加明说。

委员王献志则认为,要善于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中“平民化”“乡土化”内容,于历史褶皱中发掘震撼心灵的人物与细节,描绘鲜活的英雄形象、讲述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打磨入情入理的红色精品课程,使红色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形象代言。

做好“红+绿”的文章,

助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湖南红色资源独具特色,在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度融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产业路径方面大有可为。”委员李湘洲说道。

进入新时代,如何努力扩大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做好“红+绿”这篇大文章,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

对此,省政协人资环委一级巡视员计世飞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围绕开发“红色旅游+”,抓住全域旅游的契机,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绿色产业融为一体,把红色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特色养殖等结合起来,可以打造红色旅游复合型产业体系。

“红色旅游还有增收富民功能,解决增收与扶贫问题。”导读委员王文珍认同道,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了革命老区交通、建筑、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发展条件。红色旅游景区及周边群众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和带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及开办“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实现增收致富、旅游扶贫的目标。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要通盘考虑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村住房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自然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多规叠加、融合共用。”委员钟莉红说。她建议以“红色旅游+”思维,调动多方潜能,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研学体育、康养休闲相融合,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链,将红色旅游新线路推向市场;要参考现代人的“口味”,将“学”与“游”巧妙结合,在产品打造上加强趣味创新,营造体验氛围、创造体验环境、设计体验场景,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高享受体验过程。“只有让游客在体验中产生情感价值认同,红色文化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 END -

文丨《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廖宇虹

通讯员丨汪细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