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舰体育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阿根廷队忠实球迷。

惊闻马拉多纳去世,这是一个突然的消息。其实也不突然,之前我有这样的思想准备。马拉多纳一直坚持着率性的生活方式,这对他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从他职业生涯后期和退役后生活来看,脑溢血、肥胖、各种手术的消息不断传出,他注定不是一个能够长寿的人。

造成马拉多纳伟大的东西,也是造成他短寿的原因。从理性角度分析,马拉多纳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很多事在他身上都是必然的。可能这是人类普遍的悲剧。人们努力追求好的品质、克服坏的品质。比如“谦受益,满招损”。可长大后我们会发现,一个人谦虚也会导致他变得平庸,骄傲也会导致他走向伟大。导致骄傲的也可能会让人堕落,导致谦虚的也会让人更长久。所以,好和坏要结合在一起来看。

马拉多纳就是这样的典型。在他只有60年短暂而精彩的人生里,原本是一个手球,却成了令人铭记的经典,让所有人都折服于马拉多纳。

这是一种巨大的无奈。但是,如果不是这样,他也无法“连过五人”,无法拥有“上帝之手”,这是他悲剧命运的浓缩。

▲著名的“上帝之手”

除了“上帝之手”,他其实还有一次手球。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当被阿根廷队快要被前苏联队破门的时候,马拉多纳用手挡住了这粒必进球。对方向裁判抗议无效。这也反映了人一个微妙的心理。人们在内心上对有缺点的英雄,总会高度的原谅。同样的一个球,在别人那是手球,在马拉多纳这里就不是。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普通人内心不是欣赏、不是喜欢,而是认同、是崇拜,他们是比自己高一个层级或者几个层级的存在,就像历史上看亚历山大、拿破仑、凯撒大帝这样的风云人物一样。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晕轮效应”。在潜意识里,我们对这样的人身上的缺点也会膜拜,从而创造出英雄。在我心目中,马拉多纳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就我自己来说,是从1986年开始看世界杯的。那会儿我还在读大学,在校园里没有机会看电视。好在我们学校外面有一个工地,我和同学们可以在那里看世界杯直播。为了得到这个机会,我们还自费买烟“贿赂”工头,抢占了工友们看《射雕英雄传》的时间,当然这还幸亏次日中午有《射雕》重播。事实上,我们高高低低围成一圈,根本看不清电视屏幕。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马拉多纳。足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用一个不准确的表述,在我心里,马拉多纳就是足球,足球就是马拉多纳。后来,又有了梅西。对我来说,这两个人是先验般地存在,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就是逻辑的起点。所以,对待马拉多纳和梅西,我无法评价,无法客观欣赏,只能感受。至于像斯基拉奇、巴乔、C罗等球星,他们的技术优缺点、与全队的融合,我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评价。

▲1986年勇夺世界杯冠军的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更能代表我们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反叛,那种能够希望冲出重围,不受约束的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理性主义大行其道,被束缚是必然的。我们需要退缩,需要克制,需要“装孙子”,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即便我们内心是不甘的,是希望可以伸胳膊动腿,展现自己的一切。

在印度教中三大主神,有创造之神、维系之神和破坏之神,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的神。但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破坏神,希望打破现有秩序,去创造新的生活,追求完全不同的感受。马拉多纳恰巧就是这样的存在。我们喜欢他,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在他身上得到了释放。当媒体记者去骚扰他,他拿起枪去打;头球进不去,他就用手;认为裁判不公平,他就不和世界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握手。马拉多纳就是这样蔑视规则的人。

▲再见,球王

早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时,我在《山西青年》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足坛巨星的陨落》,写在马拉多纳的禁药风波之后。我当时把他的做法归因于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就像很多球星一样,出现问题是源于他童年的出身和家庭。现在想来,当时我的认识还不够成熟,比较浅薄。

马拉多纳就是这么独特的人。在我心中,对他的离去,没有哀悼,因为早已预料这一天,只是不知道哪一个早晨会发生。这种感觉如同突然拔去牙齿后会出现的巨大空洞。在我的秩序中,一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位置突然消失了。这是一种巨大的错落感。

原标题:《追忆球王丨马拉多纳就是我们心中的“破坏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