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用到的一个成语,网上介绍它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是,《史记》原文中并未提到“纸上谈兵”四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括“纸上谈兵”的说法可能源于明清时期的学者,后来经过《上下五千年》这种历史书籍大规则普及,结果让人人误以为这一则成语出现在战国。

一、“纸上谈兵”的关键人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说: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对峙,赵国将军廉颇坚守不战,秦相范睢使出了一招“反间计”,派人向赵孝成王说:秦国人不怕廉颇,只担心赵奢的儿子赵括来领兵。

原来这个赵奢是一名和廉颇齐名的将军,在赵孝成王父亲的那个时代,他曾经领兵击退了秦军。赵孝成王正对廉颇“怯战”不满意。听到这个说法,马上决定起用赵括当主帅

这时候,蔺相如第一个出来反对说:如果大王因为赵括的名声而起用他,那就好比是用胶条封住了琴柱子再来弹琴,这个赵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

这就是所谓的赵括“纸上谈兵”的出处。事实上蔺相如说的不是“纸”,而是“书”。意思是:赵括只是读死书,没有临场作战的经验,不知道变通。结果赵孝成王不听劝阻,坚决要用赵括。

这个时候,赵括的母亲也出来说话了。她告诉孝成王,赵奢本人在世的时候也说过:如果用赵括当领兵,只怕赵国要亡在他的手上。

假如说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只是凭借自身经验做出猜测的话。赵括的母亲其实已经向孝成王举出了实证,证明赵括不适宜领军。

赵母说:从前赵括父亲领兵时,敬重老人。由他亲自送饭、送酒侍奉的有长者十几个。被他当作朋友的共有一百多名,得到赏赐全部分给大家。

但是,如今赵括当上了大将,没有人敢仰视他。他在军队中没有朋友,并且他得到赏赐,只会藏在自己家中。这样的人,他的手下能服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母其实说出了“长平之战”赵括真正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只是因为他“纸上谈兵”,最关键的地方是因为军队内部失和。

事实上,在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抗击秦军之所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恰恰是因为他得到了军士许历的帮助,并听从了他的谏言。

如今再看赵括,当他领兵的时候,对属下傲慢无礼,谁会全心全意地辅佐他呢?赵母劝说未果,最后请求孝成王说:假如赵括领兵出了事儿,请不要牵连到自己,赵孝成王同意了。结果,当真如赵母和蔺相如所料。

讲完了故事,我们回头来再看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就算尽管赵括兵败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在赵括身上,还算比较恰当。然而,那个时候是没有现代意义的“纸”的。

不过,在《后汉书·蔡伦传》中介绍:“纸”的名字其实来源于更早时期的“缣帛”。它是一种丝织品,在春秋时期就曾被用来写书,当时叫作“纸”,而蔡伦发明的“纸”其实是借用了“缣帛”的名称。

但是尽管如此,“纸上谈兵”四个字的出处,显然不是在《史记》当中。

二、“纸上谈兵”的真正来历

根据一些网友的分析,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大约是在明朝时期逐渐成形的。后来晚清重臣沈葆祯第一次把这四个字和赵括、马谡、殷浩、房琯、昭远等五人联系起来。这几个人当中,赵括出生的年代最早,最为出名。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这一战结束后,赵括中箭身亡,40万赵军被秦将白起活埋,战况之惨烈简直骇人听闻。

作为这一次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与主要责任人,赵括带来的历史教训也是最为惨痛的,因此大家就只记住了他。就是因为他当年“纸上谈兵”,才害死了那么多人。

当然,如今的人不可能都去读清朝大臣的文章。把赵括和“纸上谈兵”挂起钩来的,其实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上下五千年》,作者为林汉达。

这一套书最早出版于1985年,内容做得非常成功。它是运用白话文,通过短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历史人物和大事件。每一个章节前面都有小标题,书中还附有插图。赵括出现在这本书的第40个故事里。作者给他拟定的标题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林汉达编写的这一套书至少再版了十二次以上,直到2019最新的版本里面,仍然保留了“赵括纸上谈兵”的章节。只是故事的排位顺序,往后挪了一下。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儿童,大部分是把它和《365夜》以及儿童简化版《西游记》一起当成枕边书来看的。所以赵括就这样被钉死在“纸上谈兵”,一谈就是好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严格来说,成语的出处虽然不是《史记》,但是蔺相如指出赵括的行为的确就是纸上谈兵。因此今天许多成语词典在标注这则成语的出处时,依然说它出自《史记》,而不是清朝重臣沈葆祯的某一篇文章。

结语

史记》相关章节中从来没有直接提到赵括“纸上谈兵”,只是由蔺相如口中说出: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的兵书,并不会临场变通。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步成形。先是清朝的沈葆祯,把它和赵括等五个人联系起来。后来再经过《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的长期普及,最终成形。

但是由于“纸上”一词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中,已经不是单纯地指“在纸张之上”。它可以代指包括缣帛、竹简、纸章、钟鼎和铭文在内的一切文字载体。所以“纸上”+“谈兵”的意思就是——空谈理论而不切实际。

所以,目前大部分成语词典里面,还是将它的出处归结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