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90岁老人被抬去银行激活社保卡这事儿,上了热搜。

画面中,老人被抱起来,膝盖弯曲,勉强进行人脸识别,非常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曝光后,涉事银行在众怒之下道歉了。

但麦爷看来,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老了,能不能跟上时代是一回事。

而生存,却是你我都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前段时间看了本书《老后破产》,里面几个真实的故事,给我触动很大。

建筑公司的老板娘,61岁

在儿子过劳死、丈夫病逝后失去依靠,为了省钱不敢去看病…

经营小店的生意人,50岁

照顾重病多年的母亲,脱离职场太久找不到工作,只能卖掉房子维持生计...

书中每个老人,年轻时都和你我一样拼命工作,谁都没想到,老了之后过得这么艰辛。

老龄化,是全世界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

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达到10%,就表示它已经进入了严重老龄化

这个过程,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72年,英国47年...

而我国只用了22年。

一句话,发达国家是先富了再老,咱们是未富先老,跑步进入了老龄化。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2.5亿,占比高达18%。

预计2053年,突破 4.87亿。

想想那个画面,等咱们老了之后,放眼望去周围全是老人,是不是有点恐怖?

那这么多老人,谁来养?

我国的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

也就是说,你交的养老钱,不是给自己以后用,而是给现在的退休老人领。

你退休时能拿多少,就是取决于到时候有多少年轻人交钱

80年代计划生育后,我国出生人口一直在下降,从90年代开始呈现断崖式下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所以,现在的老人退休是很幸福的, 20年后咱们退休,情况就不乐观了。

根据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的养老金储备,会在到2027年达到高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将在2035年耗尽

而这一年,最早的一批80后,刚好55岁。

所以国家最近才会搞延迟退休、放开二胎等政策。

大家多干个5年10年,晚点退休,少领几年,多生些孩子,给养老金减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实说,大家有没有想过,即便没有延迟退休,如果靠社保养老,钱够用么?

在 麦爷算过,但很多朋友表示太复杂,今天我再详细说下。

以职工养老金计算为例:

退休后每月领的养老金 = 个人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交的养老金总额 ÷ 发放月数(如果是60岁退休,就是139 个月)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自己工资 ÷ 社平工资)× 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

假设小王30岁,月薪5千,社会平均工资也是5千。

小王每年的工资涨幅,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一致,都按 5% 的速度上升。

个人按月工资的8%来交: 5000x8%=400元/月

交30年养老金,那么小王60岁退休时,一共交了32万。

在退休后第一个月领到的养老金是:

个人账户养老金:32万 ÷ 139(发放月数)= 2294 元

基础养老金算出来:5000 *( 1.05^30)*(1 + 5000 / 5000 ) / 2*30 % = 6483 元

退休后第一个月累计能领 8.7k

看起来挺不错的,但如果考虑到退休时物价水平,就有点寒碜了。

因为根据计算, 小王60岁时:

社会平均工资= 5000*(1+5%)^30= 2.2 万。

也就是说,小王 每月的退休金,只有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

可能有人会说,我用的这个工资太低,算下来退休金肯定不高。

ok,咱们按照最高标准来算一下:

国家规定是,养老保险最高缴费额度是,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如果按最高 15000 的标准来交, 麦爷算了,最终退休后拿到的钱,相当于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92%

还是达不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为什么多交了几倍,还是领这么点?

本质原因就是,社保是在保护绝大多数低收入劳动者,限制高收入人群的利益。

说白了,就是财富的再分配,劫富济贫

所以即使你从20几岁干到60岁,上了30几年班,薪资每年稳定涨5%,没有提前退休。

你以后领到的退休金,都不够你体面地养老...

其实这从国家养老标语上,也能窥探一二:

3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2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10年前说【养老不能靠政府

麦爷觉得,与其去抱怨担忧,不如主动想想还有什么方式能养活自己,提前准备才最实际。

很多人觉得,养老就是现在要赚钱,努力赚钱。

麦爷也发现不少朋友在各自领域都很有成就,经济条件也都还不错。

而对于理财、养老、资产配置这些,真的是知识盲区

如果不清楚各类资产的特性就盲目投资,最终即便靠运气赚了钱,也会凭本事亏掉。

麦爷比较认可的资产风险分类方式就是:理财金字塔

按照风险程度进行资产分类,越顶层风险越高。

第一类,现金等资产

包括存款、余额宝(货币基金)等。

这些产品收益虽然无法战胜通胀,但胜在几乎没风险、流动性强,随用随取。

第二类,固定收益类

包括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债券,还有保险公司的理财型保险等。

这种产品收益通常可以做到3~4个点,整体也比较安全。

第三类:权益类投资

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等,这个风险就高了。

前几天就看到有人说:股票还是能赚大钱呀。

茅台,五粮液、小鹏电动车、比亚迪...今年都涨了好多倍...

但这些人都是马后炮!都是站在现在去看过去。

而A股就是个心电图,到底在哪个点买入,哪个点卖出,你算得准么?

就算你打算长期持有某支股票,也无法预知短期波动。

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短期波动时,心态就已经崩了,根本熬不住。

所以如果不是专业玩家,千万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股市。

第四类:实物类投资。

包括:房产、黄金、古董、珠宝,石油等。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给人一种安全的假象,但其实迷惑性很大。

在我看来,很多实物类资产都是投机,不是投资

比如黄金,疫情期间金价大涨,中国大妈们纷纷出手。

但黄金背后的大庄家是美联储,保不保值真的很难预估,建议大家千万要谨慎。

至于房产,是大家最爱投资的。

但房子天生流动性不那么好,再加上今年的楼市调控,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大胡子说房”李老师也说了:目前楼市两极分化,房子没选对,也会亏得血本无归。

所以实物资产可以配置,但建议控制在60%以下。

第五类,期货等金融衍生物,大家就别碰了。

性质与赌博无异,风险极大,根本不是小散户玩得起的。

比如上半年的“原油宝”事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以上这些资产的特性,大家最好心里有个底。

了解了这些,再回头来看养老,哪种方式最适合?

老,这件事不会推迟也不会延后,到点就要领钱,需要的是稳稳的幸福。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你要养老:

货币基金,短期银行存款,肯定做不到。

股票波动风险大,期货不要碰。

房子看着是值钱,但只要不卖掉或出租,没办法带来真金白银的养老钱。

而养老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所以要保证两点:

1、绝对的安全

2、要锁定长达几十年的复利

说白了,养老,还是要储蓄。

我在写过,现阶段保本固收的产品,其实就是老三样:

50万以内银行存款、国债、部分理财类保险。

银行存款和国债,三五年内可以保证4个点左右的收益,但时间长了就不保证了。

剩下的,就只有理财型保险。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去年11月银保监会发了通报:下架所有预定利率为4.025%储蓄类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就是考虑到以后的经济形势,监管觉得,4个点的收益率,未来给不起

所以,以 后保险公司也不会再开发预定利率高于3.5%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理财类保险五花八门,麦爷比较看好的是:增额终身寿险

终身3.5%复利 + 回本快 + 高灵活性

增额终身寿险,其实就是一种披着寿险外衣的:长期储蓄产品

我们以某款产品为例:30岁男性,每年交10万,交5年。

交了50万进去,40岁之前如果人不在的话,可以赔70万。当然这不是重点。

如果要养老,我们从50岁开始看,大家可以看到:

基本上不论是身故还是退保,它终身都能保持在3.5%这个水平。

而 一个复利 3.5%的增额终身寿,持有30年,相当于银行单利的 6 % 。

这是其他类任何资产比不了的。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搞开门红,但水准参差不齐,大家谨慎为妙。

另外,大多数增额终身寿险都有“减保”功能,领取非常灵活。

比如你50岁时,孩子教育需要钱,没关系,减保取出一部分,剩下的继续复利。

到65岁,需要养老钱,再取出一部分,剩下的继续按照3.5%复利。

而且基本交完钱就回本了。

手头紧张的话,就可以做保单贷款,就能贷出80%的本金, 贷款利息也便宜。

这种灵活性,也是很多做生意的朋友喜欢的。

具体我也在《 》这篇文章中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除了养老,生病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

老人的高发疾病,比如癌症,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梗等。

随便一个治疗起来轻飘飘就几十万,后续还要护理保养。

如果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更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虽然目前深圳、北京,今年又开始尝试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

但考虑护理成本极高,医疗大数据难收集,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现阶段指望这个也不现实。

有次在和一位粉丝朋友沟通的时候,他说:如果以后生病了,我卖套房子不就行了?

但卖房是很看时间点的,而且如果不是非常抢手的房子,可能一时半会也卖不掉。

另外,卖房真的那么容易么?

几年前一位朋友的大伯患骨癌,家里就分成了两派。一边想要全力救治,但伯母想留着钱给儿子买房结婚。

治的话,手术有失败的风险,钱很可能打水漂。

不治,一生都不会心安,纠结。

其实麦爷想不通,能用低成本撬动高杠杆、简单解决的问题,实在不至于去卖房子。

所以我再次说明,对大多数家庭而言:

保障类保险一定要配齐,包括:重疾险、定期寿险、意外险、医疗险

这些产品是有杠杆的, 比如花几百块配置定期寿险,就可以买到上百万的身故保额,非常实用。

过去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铁饭碗,迷信制度都会被制度抛弃。

不论是医疗、养老、人生,最终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麦爷老了要求也不高:

有社保兜底 ,有商业保险补充,有个小房子,有点存款...

没事跳跳广场舞,自由又快活...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