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一个8岁的男孩在商场把一家店铺门口的摆设推翻了。

店员稍有埋怨,家长明知道孩子是故意的,但不仅没有教孩子道歉,反而怪店员吓着孩子了,说孩子小好动,又不知道轻重,你一个大人还跟孩子计较。

且不说店员的态度如何,就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来看,这样的纵容只会害了孩子。不懂事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示范,教会他遵守规则,而不是一句“他还小”来推脱责任。

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纪,家长选择了放纵,等孩子长大了,从没被规矩“约束”过的孩子,就没有敬和畏,不知道危险的边界在哪里,灾祸就跟着降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懂立规矩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

一位老父亲来找她求助,因为管不住自己17岁的儿子了,小时候儿子要啥给啥,现在儿子胃口大了,不满足,儿子就拿跳楼来威胁,老父亲万般无奈。

面对这位无可奈何的父亲,她给出的回答是:“晚了,孩子3-6岁的时候你不管,现在想管也管不了,不给也不行了,你就给吧,给不起的话只能熬了。”

所以说,小时候管好,长大来教要轻松很多,小时候纵容,长大再来教,那就犹如登蜀道之难。

孩子的“胃口”不是一天就喂大的,而是在每一次父母无底线地妥协中渐渐膨胀。一开始,我们如果不给孩子立规矩,等我们感到疲于应付再来对孩子说“不”时,已经晚了。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换言之,在孩子6岁之前,家长必须给他立好规矩,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否则长大再想管就难了。

比如说,公共场合不能大吵大闹;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先到先得,遵守“等待”规矩;做错事要道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规矩有方法,孩子听得懂才能做得到

“下命令就执行”都是大人的事,在孩子身上可没那么好使,这也是为什么通常我们前一秒跟孩子说好规则,孩子也答应得好好的,但下一刻就又抛在脑后了。

那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才能真的听进去并执行呢?

这几个小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看效果如何。

1.蹲下身,看着孩子的眼睛说

当你蹲下身时,基本上是跟孩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更有利于彼此眼神对视,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比隔着墙或远程呼叫更能有效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把话听进去。

2.给明确的指令,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用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给予明确的行动指令,孩子能更准确的理解,也会知道下一步自己该做什么。

比如,孩子把玩具撒了一地,你说“把你的房间收拾一下”,孩子可能听不明白你要求他收拾玩具,但如果你跟他说,把玩具捡起来放在柜子里,他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孩子想讨价还价时,我们不必跟孩子争执,只需要给孩子一个简明扼要的理由即可,让孩子意识到你对这件事的重视。

3. 一次只说一件事

有时候多说效果反而很差,一次只说一件事,孩子更容易记住,并做到。

如果孩子不肯行动,不妨试下静静看着孩子大概15秒,目的是给孩子施压,促使孩子主动行动。

4.让孩子体验任性的后果

在不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让孩子体验任性的后果。

如孩子到饭点了却顾着玩,不肯吃饭,引导没用那就随他,等他感到饿的时候,也不要迁就,等到下一餐再给孩子吃。

饿一顿没啥问题,下一餐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聊聊他不按时吃饭的问题,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带来的负面后果。

有句话说:没有爱的规则,很难令孩子信服。

孩子偶尔违反一次无伤大雅,必须强调改过来了就是好孩子,给孩子鼓励而不是责罚。因为,我们要的不是孩子某一次的屈从,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

唯有这样的认同,才能让孩子真正自律,让规则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 作者简介:果妈,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经验丰富,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我的宝妈宝爸阵地,欢迎你加入。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