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全景故事】特约合作稿件,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读书越多越想逃离,

公务员干不下去了

2012年我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山区小城,以笔试、面试双料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当地政府办公室,成了体制内的一员。
在父母眼里,我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家里有房有车,下班后三十分钟就能回到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过几年再结婚生子,人生就圆满了。
起初,我的确很享受我的生活。体制内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清闲,每天跟优秀的同事和领导前辈学习,日子过得很充实。
业余时间我喜欢读书,在文字的世界里我感觉身心自由,看见喜欢的书就忍不住想买,特别是原版外文图书,一本动辄上百元。
每个月上千元的买书支出很快就让我步入了月光族大军。
于是,在我23岁生日的时候,我买了一个Kindle送给自己当生日礼物。
这下可好,我就像开闸放水一样,不看价格标签疯狂地购买电子书。
再加上省去了物流和携带纸质书的不便,我看书的速度和数量都陡增,每两天就能读完一本20万字的书。
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我的内心仿佛有一股力量在觉醒。
我开始反思我的生活: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吗?当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能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2、没勇气果断离职,

先给自己立一个小目标

我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暂且不说抛弃稳定的生活,去面对未知的未来我毫无底气,更何况父母肯定是会强烈反对的。
从小就是家人眼中的乖乖女,怎么能做让父母伤心的事情呢?
于是,我把内心向往更广阔世界的火苗强压了下去。
然而,我低估了内心觉醒的力量。
一旦你听见了内心的声音,假装没听见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这样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我就是那个被惊醒的人,发现自己在一间铁屋子里,无论如何也骗不了自己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是,我还是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因为,我发现自己除了考试似乎什么也不会。
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孩子被培养来只是会考试、成绩好,等孩子长大以后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回忆大学期间,身边上海本地的同学从小学开始就有机会参加企业日、素质拓展等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而我这个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连“托福”是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我暗自许下一个诺言:要把大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山区家乡,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这个念头让我热血沸腾,我决定要做点什么,我不能等待生活给我答案,我需要自己去发现。

3、一次小成功让我触摸到梦想

当你内心种下一颗种子的时候,阳光和水就会适时来到。
每年七月都是家乡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单位放七天假。
正值中小学放暑假,我就策划组织了一次公益夏令营,免费为家乡的小学生提供为期一周的素质拓展活动,让孩子体验一次跟传统应试课堂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学一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但却对生活更有帮助的知识。
我为这场活动取了一个激情的名字,叫飞越青春。
我带着孩子们看动画片,然后分组让他们即兴改编故事并演成话剧;
带着孩子们去田野里观察庄稼,然后让他们选择一种农作物写一篇作文,并在田野里组织了一次田野运动会;
给孩子们每人发一瓶矿泉水,然后分小组让他们合作用矿泉水瓶设计一件作品…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的表现简直超乎我的想象。
当孩子们在最后一天家长日展示他们用矿泉水瓶做成的花篮、手机插座、装饰物的时候,家长们都惊呆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了解原来自己孩子的脑袋里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互动课堂,其中有一名叫小宇的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骂。
夏令营第一天的时候,他选择坐在最后一排用睡觉来抗议父母把他送来“补课”。
随着课程互动的进行,他逐渐活跃起来,有模有样地做田野运动会的小裁判,设计出了最具创意和实用的矿泉水瓶手机插座。
当我在家长日颁奖环节念到小宇的名字时,他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上台领奖。
后来,小宇的妈妈告诉我那是小宇上学以来第一次得奖,她从来没见儿子笑得这么开心。
连续一周跟一群精力旺盛的熊孩子玩耍、学习,还要保障安全,我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送走家长和学生,我像摊烂泥一样累瘫在床上,心里却异常兴奋。
我感觉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也挺擅长做这类事情。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个发现影响了我日后的人生道路。

4、做得好自己、改不了环境

当你尝到过梦想的滋味后,现实就如同嚼蜡。
给学生做了夏令营之后,我又举办了几次成人读书会,结果发现周末大家更愿意去泡吧、打麻将。
泡吧、打麻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却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探索触到了天花板,有的事情我能改变。
比如下班后继续看书学习提升自己,为未来做准备;
比如通过做公益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探索自己的兴趣方向;
比如即便工作上用不到,也常常背背单词、看看英文书保持语感。
而有的事情却不是我一个人能改变的,比如城市氛围。
我想要一边兼顾体制内稳定的工作,一边追寻梦想的尝试遇到了瓶颈。
生活的洪流把我推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就等最后临门一脚。而这一脚,很快也来了。

5、先行者给了我临门一脚,

怀揣三万块开始“蓉漂”

听说师兄辞职的时候,我非常意外。
师兄是国内某知名政法大学的法学在读博士,比我早两年进入体制。
我当时负责的岗位工作,他曾经也做过。
同样是重点大学法学系毕业,同样是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做过同一个岗位,让我自然地把师兄看成榜样。
给师兄饯行的时候,我对师兄说他在我心目中就是勇士,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
师兄真诚地回复了我一句:离开不是勇士,留下来的才是勇士。
我知道师兄是在安慰我、勉励我。
在体制内工作的两年,我见到很多才华横溢又谦虚的年轻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
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师兄这句话犹如平地一声雷把我给惊醒了。
是啊,留下来把未来交给等待和运气,就是交出了命运的主动权,还期待自己就是那万里挑一的幸运儿,这无疑是一场低概率的赌博,需要的勇气并不小。
工作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适合与否。
我向往自由,渴望创造,帮助孩子、同龄人、职场人、家庭女性发现自己的天赋,比写出一份被领导嘉许的公文更让我激动。
从内心的觉醒,到小范围尝试确定自己的志向,再到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我做出了离职的决定。
唯独不忍的是观念传统的父母知道我的决定后一定会很伤心。
但是,我宁愿父母暂时不理解我的选择,甚至是责骂我,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怯懦而拿父母当借口,最后却埋怨父母包办了我的人生,余生都活在“假如当初…就好了”的憾恨人生中。
离职之后,我揣着三万块钱的积蓄只身一人来到成都,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蓉漂生活。

本文节选自《用一年时间重生》,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