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茹其毛,饮其血。 ——《礼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到哪都讲究一个“吃”,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之一。从我古代从早期的茹毛饮血,到发展了八大菜系,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而很多文学作品都对古代的食物有所记载,比如我们熟知的“满汉全席”等等,那么古代穷人又是吃的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可以从名著中去发现,首先从《红楼梦》,红楼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以贾家为例就多次有描写宴会的场景。比如林黛玉出入贾府时有一次,海棠诗社螃蟹宴又有一次,剩下两次风别是刘姥姥两入大观园时设宴招待。而最能代表贫富差距的,还要数刘姥姥初入大观园时的宴会。

刘姥姥看着桌子上盛放的鸽子蛋还以为是鸡蛋,后来王熙凤告诉她这些鸽子蛋一两银子一个足足把她吓个半死。在古代一两银子就是一千文钱,足够一家三口吃一个月,却只不过是富人家的一个“鸡蛋”。那么古代社会底层的穷人又吃些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我们身边很多年纪大的长辈都是经历过艰难岁月的见证者,他们也都是最好的讲述者。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底层居民吃的东西和古代穷人吃的差不多。而如果想在古籍上寻找,则可以翻查《儒林外史》这种描述底层百姓的著作。

《儒林外史》成书于公元1749年,正值乾隆末年,见证了清朝由兴盛走向衰败,而其本身更是描写了许多社会问题。在《范进中举》这一篇中,范进的岳父胡屠夫,在得知范进中举后,提着一壶酒和一串猪大肠来寻他。在当时小富人家的胡屠夫在庆祝自己女婿中举的酒席上,也只能提着一串猪大肠,由此可见当时底层人们的艰苦。那平时人们都吃些什么主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没有灾荒的年份,南方贫民主要吃的是“米糠”,俗话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正是如此。而北方则是以“稷、黎、麦”等为主,我们现在吃的白米饭在古代是有钱人才能享用。如果到了干旱或者洪涝这样的大灾之年,粮食没有收成那么穷人只能去吃树根,草皮,维持生活。

一直到公元1680年左右,随着红薯玉米传入中国,人们多了两种可以当作主食的农作物。众所周知玉米和红薯不但生长得快,还不挑环境,容易成熟,所以在明朝这两种农作物传入中国后,成为了贫苦人家的主食之一。

除了主食还有菜肴,贫苦人民的菜肴全都是素菜基本没有荤腥。在古代肉类的价格比现在高出几倍不止,所以很多穷人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肉。而作为穷人的菜肴,最多的就是韭菜。韭菜也有着容易成长的特性,只要根部还在就能一直生长,所以受到穷人的喜爱。

红薯在进入中国后,果实被当作主食,而红薯叶也被人们当成菜肴。除此之外山上的蕨菜野菜都是穷人下饭的好东西。看到这里,那些想要穿越的人是否还会向往古代生活呢?如果穿越回古代,很可能会连一天都坚持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