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产物,文化是城市的精神根基,观念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

在过去的40年里,深圳成长为了中国最年轻的特大型城市;而在城市文明里的定位,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议题。

11月24日下午,远集坊·深圳专场论坛在罗湖商业中心举办。这次论坛以城市与文明”为主题,由中国版权协会、中信出版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主办。

论坛上,阿信家的作者郭浩,带来了“中国色与城市色彩”的主题演讲。

郭浩的新书《中国传统色》,阿信的读者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在阿信介绍这本书的文章里,就有好多留言说,这本书实在是太美了!上市7周,这本书已经加印了6次。

为了写成这本书,在过去两年里,郭浩翻阅了近400部与色彩相关的文献典籍,从故宫里考据出了384种中国传统颜色

演讲中,他分享了哪些关于色彩和城市的故事呢?来和阿信一起看看吧!

本文整理自郭浩“中国色与城市色彩”主题演讲

部分内容有删改

今天,传统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甚至是一个被遗忘的话题,把它拿来联系到当今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一个主体城市,甚至把它与城市的皮肤色彩相关联,这个来由是什么呢?

在这里,请允许我提到我的新书《中国传统色》。

写作这本书的念头诞生在2018年,当时我正在故宫做一个大型文创项目——《故宫大婚》。

那一年,有一个现象电视剧刷屏了,当时网上就出现了很多关于莫兰迪色的讨论。我当时就跟合作伙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故宫自己的色彩整理一下呢?

写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跟日本有关。

2018年,我在日本旅行时,很偶然在东京的一个普通中小学校,发现日本人用大块的传统色涂抹走廊,在色块上,有很雅致的字体注明这些日本传统色的典故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没有见过学校里面这样的场景。这是一种了不得的沉浸式教育,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怎么会不珍爱自己国家的传统色彩?

这是我从邻邦看到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的写作工作做了两年,远比我想的复杂得多,因为 要从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古籍中找到所有色彩的痕迹——要知道,在这本书完成以前,中国传统色有说法,但是并没有谱系;有记录,但是语焉不详

我前后翻了近400部中国古籍,其中有将近100部文献,还是从日本抱回来的。

中国传统色彩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华美学比喻成一个大厦,色彩可能就是基石

在这样的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中华美学有语境和独特之处,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中国色彩美学是精致和微妙的,这种 精致和微妙都是在细微之处体现的。

这个颜色叫,玄是什么?玄是在一天的开始、太阳将要从地平线出来的时候,天空呈现出的那种黑中透红的颜色。这一刻那么短,你在野外等着日出,稍微晚五分钟就只能看到喷薄欲出的红了,而古人记录的就是那一刹那的颜色,叫做玄。

与玄相对的颜色叫。这个颜色是在一天的结束、太阳还没有沉下去时刻,天空折射出来的红黄交织的余光,再晚一分钟,天就暗下来了。

玄和纁组成了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颜色。大多数的朝代,皇帝祭祀时穿的衣服都是上玄下纁,以此来表达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第二,传统色美学之诗意曼妙。这些色彩来自于天地万物、衣食住行,但是也来自于我们的想象。

这个色彩叫东方既白,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这种天空蓝蒙蒙透点白的颜色,在诗人的想象中就叫做“东方既白”。

在此以后,很多文人都描写过这个颜色——东方既白,这种具象加上意象的颜色特征,是中国独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出现在很多诗文中的颜色,叫暮山紫。它最早出现在王勃的《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波凝而暮山紫”。

诗人站在夕阳的山前,因为烟雾笼罩,山透出薄紫色的光,因此他把它叫作暮山紫,这是中国传统色中独有的诗意和曼妙呈现的色彩美学。

第三,传统色美学之贵气和隽妙。隽这个字,在字典上是丰饶的意思,中国的色彩美学有一种丰饶之美

中国人最好的东西、最好的建筑,都藏在我们的历史里。

这是两张描绘唐朝的画,第一张是张萱的《捣练图》,画的是宫里做染色的宫女,我们可以看看她们身上的衣服。另一张是五代赵嵒的《八达游春图》,它画的是唐朝几位王子郊游回来,他们身上的衣服表现了他们的等级。

这里我讲的贵气,不是贵族之气,而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积淀出来的深厚和丰饶。这种丰饶之美,来自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比如“天水碧”,来自南朝李后主的宫廷。

有一次宫女给衣服染色,结果衣服晚上忘记收,被露水打湿了。第二天发现这件衣服变幻出了这种美丽的颜色,在蓝绿之间。

我们知道,古代染衣服用的是天然植物,要加媒染剂,媒染剂中不同的矿物质会让色彩产生微妙的差别,这也是中国传统色彩丰富的原因。那一天,某种矿物质在露水中导致了异变,后来,宫女将这种天上的露水染出来的绿色称为天水碧,一直传到明代。

海天霞来自明代。一个叫刘若愚的小太监遭了冤屈,被关进监狱13年,他在狱中写了一本回忆宫中生活的《酌中志》。

在这本书里,他讲到织染局曾经染出了一个新色,叫做“海上霞色上轻罗”,就像海上的霞光染到了罗衣上。

我们知道,绫罗绸缎中的“罗”是很轻薄的,这件衣服是宫女春天穿的。要穿这件衣服,还有其他的讲究:外面一定要穿天青色和竹绿色的罗,让外面瑟瑟海波的颜色,衬着里面的红。有别于大红大绿,非常雅致。

刘若愚是热爱美好的人,这本《酌中志》也救了他:崇祯看了这本书之后凄然变色,于是放掉了他。

在中国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我们能打捞出很多独有的文化词汇。这些美丽的传统色,代表着我们独有的东方之美、汉语之美,带着历史的悠长韵味。

当我做完这个事情,我其实也站在传统和未来的门槛上。

尽管古代的颜色这么美,整理得这么好,但是它们会被当代人接受吗?对当下和未来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邻邦日本的例子。 这是日本60年代的银座,这是今天的银座,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日本80年代的筑地市场,这是现在的筑地市场;

这是80年代的东京街头,这是现在的东京街头。

在日本经济起飞之后,这个国家的色彩美学发生了变迁。

原因很简单,一个城市的皮肤外表要发生变化,只有两种变化:

一种办法是从欧美所谓的先进国家找话语。现在,中国对莫兰迪色、马卡龙色的熟悉甚至超过了欧美人,你去问一个欧美人是否知道马卡龙色,他还真不一定说得出来。正是 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话语,我们才会不断地讲。

但日本人给我们另外一个启示:回归日本的传统,找到日本的传统色。这些墙上的日本传统色半数来自中国。所以我从日本抱回了100本古籍,那些从中国拿过去的,我们再拿回来

《中国传统色》出版以后,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

在海外,欧洲最大的华人媒体《欧洲时报》整版报道了这本书;中文版报道一周后,德文版又报道了。十天后,中国在日本最大的华文报纸也几乎用全版报道了这本书。在油管上,我拍的五分钟小视频获得了巨大的点击,下面的评论热情洋溢,甚至有人问,加拿大为什么买不到这本书。

这本书的繁体字版本,已经在香港和台湾做了签署。在海外,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出版也在沟通。这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我不是在夸这本书,我想说的是,中国色彩体系的重建,给了中国人自己一个欣赏美学、表达美学的语境,给了中国人在美学领域的话语权

对于个人而言,很多人买书没有宏大的愿望,只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回答关于“美商”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欣赏美,不能创造美,你怎么获得美好的生活?

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照片,今天来到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我想看看中国传统色彩有什么魔法。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区,用中国传统色可能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这是一个商区,我们也可以进行色彩上的改造:

我们的城市变得日新月异,但是有一些老的角落无法改变,这是典型的工业园区,我们用色彩变了一下:

今天来到远集坊的论坛,我讲到了城市、传统色彩,离开这个论坛,我明天要去重庆、苏州,要和很多老师继续讲中国传统色。

我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中国传统色的色彩美学,变成自己的词汇、自己的语境。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美好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所拥有的美丽的色彩世界,来自我们古老的传统,也寄托着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们还有这些活动

炒股、投资、价值、爱情、育儿、处世多个话题,金句频出。雪球创始人方三文和聪明投资者“聊”出来的智慧。看透投资的逻辑和处世的哲学,2020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扫码报名中~

-End-

编辑: 桑桑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