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自古以来,咱中国人就秉持着“犯错就要改”的观念,毕竟大家都不是圣人贤人,犯个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啥丢人的,反而是知错不改才丢人。

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这个火车站,站名都写错了,就连小学生都能看出那个“错别字”,可该站就是不改,甚至一错就是68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咱接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错别字”的火车站就是兰州火车站,此站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是中国国家铁路网大型客运车站之一。早在1952年10月1日,兰州火车站就正式投入使用,算得上是“老牌火车站”,然而抬头看去,火车站正上方的“兰”字,却是个“错别字”,它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却很短,跟我们今天楷书里的一三两横长,第二横短的“兰”完全不一样。这错误,恐怕连小学生都能一眼看出来。

按理说,火车站是一座城市向外地游客展现本地风采的一个标志,是不可能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很多游客和兰州本地人也纷纷向火车站进行反馈,希望他们改错,然而68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此字仍然没有修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还要从一个叫张邦彦的人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邦彦何许人也?此人出生于天水北城门张氏家族,而张氏家族,乃古秦州向以琴书传家的名门大家,家族代代有人才出,张邦彦就是其中一员,他自幼学习琴棋书画,10岁就能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13岁涉猎北碑南帖,成人之后更是在各大文物部门任职,负责缮写函件、文字等,书艺逐渐精进,当年由他临摹的1000多枚《武威汉简》,被公认为我国古简临本中水平最高的作品。张邦彦的书法水平,毋庸置疑。

1952年,兰州火车站即将建成,该站负责人特地拜访张邦彦,希望他能为火车站题字,作为甘肃人,张邦彦自然欣然接受,很快,他便写出了“蘭州”二字,不过负责人看后,还是认为写简体字比较好,于是张邦彦再次提笔,写下“兰州”二字。

但他的“兰”,却和传统的“兰”不一样,张邦彦先生书写时,特意将其写成“上宽下窄”的模样,这样既能与右边的“州”字形成避让关系,同时还可以和“上窄下宽”的“州”字相互呼应,最后让“兰州”二字形成一个整体。看似小小的改动,其实暗藏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

所以,懂书法的人一看,就知道张邦彦先生的用意,这便是为何68年以来,火车站都没有对“兰”字进行修改的原因。

其实除了兰州火车站的“错别字”,我国不少著名的老建筑上也有类似的“错别字”,比如鲁迅先生当年给“厦门大学”题的字,首先这“门”少了一点,这“学”更是连宝盖头都没了,而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这个无点之“门”,就如同翘首求学的学生,和一个弯腰垂首,给学生解答疑惑的老师,突出一种美好的师生关系。而“学”之所以没有宝盖头,是表达“学无止境”的精神,实在是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