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是观众心目中的“国民导演”,他的电影作品存在很大的争议,但也屡破票房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当年,一部恢弘的《英雄》,占据了当年电影总票房的四分之一,而在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更是斩获了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可以说在全球影坛都享有一定声誉。但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张艺谋每拍一部作品,背后的故事比作品本身更动人,换句话说,每部影片都是他内心的小情怀在作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拍摄的《红高粱》,是张艺谋的成名之作,那个年代流行文化反思,文化寻根。张艺谋插过队,所以对土地,对人民,对乡下,对农村有很深的情感。拍摄这样的题材完全是有感而发,深有体会,是内心真实流淌的情怀。

之后,1999年拍摄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描述了穷困山区的孩子读不起书,好不容易来一个老师也走了,但是走之前交代给13岁小女孩一句话:“我回来时,一个学生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是张艺谋对于曾经辍学的自己,以及众多被迫辍学的孩子们悲惨童年的追忆,也体现了物质匮乏时期的精神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讲述亲情、爱情和家庭的电影,章子怡演出了那个淳朴的姑娘的那个劲,爱上一个男孩子,一爱就是一辈子。这是张艺谋对于过往“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纯真爱情的美好向往。

张艺谋从小喜欢武侠,一直想拍个武侠电影,《英雄》这个剧本打磨了三四年时间,刚打磨好,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横空出世,获得空前成功。

当时张艺谋想放弃,怕被人认为是跟风。幸好江志强老板为他找来了梁朝伟、张曼玉、李连杰、甄子丹,才让张艺谋释放了对武侠片的个人情怀,最终《英雄》问世,大获成功。

至于邓超夫妇联袂出演的电影《影》,张艺谋用了一种全新的黑白水墨风格,却把在权力和欲望笼罩下的腥风血雨画面彰显得更为明朗。

很多人说这部片子最大的成功,是张艺谋把电影玩出了摄影的高度,每一帧都好似一幅美丽的画,但电影内在的核心其实还是与他自己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家庭原因,张艺谋辍学后,做过搬运工、放羊娃,纺织工。后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专业,也是大费周折。大学期间更是命运多舛,两进两出,入学退学,再入学。这一切的不幸遭遇,让张艺谋学会了一个字“忍”。

所以在张艺谋的很多电影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笼子”在笼罩着,主角的隐忍也是他常常刻画的一个人物性格。于是说那是角色本身,不如说张艺谋是在含蓄地表达自己。

张艺谋性格隐忍,低调,除了给新作宣传之外,鲜少露面,更不愿意将私生活曝光于天下,他性格内敛,看问题通透:当遭遇不公平对待和评价时,与其愤愤不平,与其与命运抗争,倒不如逆来顺受,隐忍为上。

邓超饰演的“影子”,就是张艺谋自己,无论命运待我如何不公,我都选择隐忍面对。

正在上映的《一秒钟》,是张艺谋今年的最新力作电影,这部文艺片的核心其实就是在讲他对胶片电影的情怀。

张艺谋创作《一秒钟》的初衷是:“一个‘看电影’的故事,我心心念念好多年了,胶片哗啦啦转动的声音,带出一种久违的味道和情感,让人感动。”

对于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导演,对于胶片电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记录了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一个时代观影的模型。

那个年代,胶片电影不亚于逢年过节,热闹程度非同一般,人们的欢呼、惊叹、热闹、欣喜若狂全都释放出来,那个感觉与现在买一张电影票,去影院观看,是有区别的。

随着物质和科技的进步,观影是变得方便快捷,然而那种情怀和感觉终究是不复存在。所以,《一秒钟》是张艺谋对青春岁月的追忆。

大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处处体现了他的小情怀,有的影片是对他曾经插队、经历的农村生活等经历的追忆,有的影片是他对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感受和描述。

有的影片是关于他青春的追忆,有的影片是他对于纯真的向往,有的影片是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关于权力、欲望、生命的反思,有的影片是他个人兴趣爱好的体现。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人生如戏,戏亦是人生。#张艺谋电影一秒钟#

-END-

文丨小林 责编丨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