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海霞

何海霞(1908—1998) ,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的专业画家;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08年9月生于北京,其父母酷爱文艺,对少年时代的何海霞影响颇深。何海霞幼时即喜爱书画,青年时期曾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

1933年10月在中国画学研究会第十次成绩展览上,张大千展出了《屬荷》《仿石溪山水》《白描天女散花》,以及和于非合作的《仕女扑蝶图》四件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同来参观的何海霞。1934年9月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的“苏州正社书画展览”,展出了张大千、张善子、叶恭绰、彭恭等人的绘画作品共二百余件,其中仅张大千的作品就有40件。前来参观的何海霞被张大千的作品深深折服,仰幕钦佩之情由然而升。随之便萌发了拜大千为师之意。

1936年12月5日何海霞(第三排右三)张大千、于非厂、管翼贤、萧静亭、张佩卿、宋美然、张云若、苏凤山、巢章莆、穆藴华等

1935年春,经佩文斋被画店主人张佩卿引荐,何海霞行跪拜礼,从此正式纳入大风堂,成为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张大千9岁始习画,师出曾熙、李瑞清,毕生作品无数,境界高绝、集文人画、宫廷绘画和民间艺术于一炉,“包众体之长,兼南北宗之富丽”,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何海霞拜张大千为师是其绘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12月在北平稷园开赈济赤贫画展会四位画家合影。(右起):张大千、于非厂、何海霞、巢章甫

何海霞投师张大千尚不足1年。便经张大千引荐,结识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并出作品参加在吉林长春举办的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間、何海酸四人联展,知名度大增,受益非浅。年底,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的“赈济西郊赤贫,于非岡、张大千画展”中,何海霞有6幅作品售出,为善款的筹集添砖加瓦。此次义卖活动被各报刊争相报道,再次提升了何海酸的名声和影响。1937年4月,经张大千推介,何海霞的作品《山中一夜雨》入选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并在南京美术陈列馆展出。在张大千的精心栽培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莫定了何海霞在画坛能与名家比肩而立的基础。

(1947-1-1)张大千在成都昭觉寺课徒,时何海霞在此

张大千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精研细读,固其传统学养之精深,涉猎之广,非常人所能及。他曾感慨的讲:“有些画家舍本逐末,专在技巧上讲求,却不知要回过头来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这是不能不特别指出的。”在《画说》一文中更是明确的指出:“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德风堂考藏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德风堂考藏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德风堂考藏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德风堂考藏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德风堂考藏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德风堂考藏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此外,张大千亦好游历山水,跋涉期间,既能开拓胸襟和视野,又能领略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地观察得来,并不仅仅只单靠书本,两者是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得多才有所获。回张大千一生游遍了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才有了画面上的恢弘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6月,张大千应友人之邀,赴山东益都采风。带何海霞同往。益都的云门山,亦称南山。此山平原拔易、松荫盖足、风景幽绝,山虽不高而千仞之势,夏秋时节,云雾缭绕,宛如若仙境蔚为壮观。来到这里,何海霞第一次领略到了大自然真山真水的雄浑壮丽、鬼斧神工。一直涉猎于各类名家,广采博收于纸上书画的何海霞,被大自然的魅力所惊愕了,使他开始向往对自然风貌的追逐。

为激励何海霞加强文学修养,张大千也时常鞭策之。张大千曾对何海霞说:天津有个巢章甫,文学好,向仲坚词人的学生,也是你的同行,你俩人要是一个人多好。意在期望何海霞在文学方面要多下功夫,这对何海霞是个鞭策。另一次两人同游琉璃厂的古玩铺。回来途中,大千问及何海霞刚才所见的何绍基所书的对联内容。何海霞未曾留意,突然被向及,一时语塞,支吾间只记得上下联头两三字,随后老师却能脱口念出并教之。使何海霞明白了处处留心皆学问,深受教育。

1946年,抗战胜利后,张大千带领何海霞由北平飞重庆,然后抵成都,何海霞开始了他的四川之行,直至1949年张大千离开大陆。此次入川也是何海霞艺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其在后来多篇文章中都对此行感慨不已:“随师入蜀,这对于出趟皇城即为远游的我,真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我仿佛从中悟出点什么。从此,这片土地就经常留下我的足迹。”“1945年我随张大千入川…对我后半生艺术影响极大。在传统技法上,得到丰富生活的补充,收获很大。”

入川期间,何海霞常为大千老师代笔仿临古代名家作品,以宋元时期的绘画为多,仙游和海峡汇至五六成,再由张大千是其画一画,经反复调整,逐步变成张大千的面膜和海霞则从此过程中探索比较,体会中颇得张大千绘画精髓,画风逐渐脱离了院体的工整严谨,开始转变为张大千的清新雅健,空灵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海霞追随在大千老师身边,虚心求知、聆听教海、脚踏实地的刻苦学习,从大千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汲取营养,提高完善自身。通过对古人、对老师的勤奋探索学习,技艺日臻纯熟。无论写意或工笔、水墨或重彩都能和诸关系,富于变化而随心所欲。更深受张大千艺术思想风格的陶治与影响,学会去认识自然、师法自然,并从这个过程中,理解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老师的感染下,潜心研究了石涛、八大,对“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主张,有了真切的体会。何海霞从大千老师身上领悟到了一个成熟艺术家应有的修养、胸襟和气度。这种大家的风范亦成为何海霞此后追逐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