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早晨天刚放亮,家住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刘宁东就告别家人,先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独自驾车来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开始一天的工作。

早晨7点,从南京市溧水区的天生桥高速口乘班车集中出发,仅需45分钟左右就来到了安徽省境内的宣州经开区,跨省工作、早出晚归,对天益模具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从宣州区狸桥镇到南京溧水,地图上显示距离为58.5公里,沿着宣宁高速,交通便捷,像刘宁东这样早出晚归跨省上班的人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城市天益模具是一家生产磁性材料的加工类企业,一年产值能达到2000万元左右。今年8月,该厂正式落户狸桥镇并投产,吸引了20多名来自溧水的老员工,储林就是其中之一。

“早上6点送孩子上学,晚上9点接孩子下晚自习,工厂搬迁到狸桥镇来,对我的生活影响并不大,该照顾孩子的地方也都能照顾到,主要是距离不远。”储林说道。从溧水天生桥高速口出发,45分钟即可到达天益模具。刨去必要的周末加班,每天储林都会坐上公司的“苏字头”班车回溧水与家人团聚,次日一早再搭乘班车来狸桥镇上班。

其实,早在2000年,刘宁东就接触了模具行业,从开始的夫妻店,到后来扩大规模在溧水盘下一家企业,随后因为拆迁,又租用了3年厂房,直至今年整体从溧水搬迁至狸桥镇。

储林是在2014年进入刘宁东的模具厂上班,一直从事数控机床的操控工作。“满打满算,自己在这家企业工作了6年,对现在的岗位也很适应。”储林告诉记者,最开始听说企业要搬的时候,确实有换工作的念头,毕竟已经在溧水安了家、落了户。

“但是跟着老刘来‘踩点’之后,发现这里不仅离家非常近,而且环境好、发展空间大,只需要比平时早起半小时就能按时搭班车上班,收入还有所提升,我很满意。” 谈起这些,储林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新厂房、新环境,能够提供更好的机遇和平台,最关键的是,来过之后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四十来分钟的车程还能接受。”储林说,公司不仅提供班车,还涨了工资,现在早上来狸桥镇,4点半下班回溧水,到家吃晚饭一点不耽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日益推进,交通的互联互通、生产生活的互联互通为产业承接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充足的要素保障,像天益模具工作人员这样跨省通勤,往返于安徽宣城和江苏、浙江、上海之间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宣州经开区96家企业中有苏商51家,浙商16家,沪商9家,园区现有在岗工人2113人,仅江苏籍工人就有321人,占比15%。其中群兴磁业、天益模具等企业约140余人每日乘坐通勤班车,于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经开区”之间往返上下班,充分融入了30分钟都市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厂长的刘宁东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选择来到宣城,因素有很多,但最终说服他的,还是狸桥镇的地域优势、配套优势和规模优势。

家在南京,上班在宣城,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加上交通的日益便捷,缩短的不单单是城与城的距离,也让早出晚归跨省上班不再是幻想,而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早出晚归跨省上班的背后,是承接产业转移,也是人才跨区域流动,更打开了狸桥全新的发展空间。”宣州区狸桥镇镇长黄彬如是说,这不是简单地域上的融合,而是真正的同城发展。

交汇点记者 严红兰 通讯员 汪瑞华 张俊 李希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