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应该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思想早已被人们所唾弃。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强制违逆其心意反而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成年人的世界都背负着太多的负面情绪,又何况是如臭味干的儿童。家长口中所谓重要的满分与及格,正如一道道银河,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推越远。家长对孩子的军事化管理苛刻的要求,会使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越来越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在学习这件事上淳淳教导要比大发雷霆管用许多。当思想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孩子不明白家长所谓的“苦心”反其道而行之,那其中受伤害的必然少不了家长。

古今中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影响孩子一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孟子的母亲,在孟子小的时候,他们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会学大人祭拜、办理丧事。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开始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但是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孟子的母亲在面临孟子不学无术的时候,并没有大加呵斥,而是客观地究其原因,陪孟子一起更好的进步,为孟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再比如董卿的父母,董卿的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是报社老板。这让幼时的董卿比同龄人早受文化熏陶。董卿在一次节目上泪目说到她对董爸爸的愧疚,董爸爸曾对她说过一句话“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爸爸的教育,让董卿学会了坚持和忍耐,她从毕业后考入浙江省话剧团、浙江省电视台,到两年后被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录取,再到离开已经生活安逸、小有名气的上海,进入不知前途几何的央视西部频道,她咬着牙坚持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领导认可,被调入综艺频道……经过十年的打拼,最终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那一刻,她彻底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的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我现在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对父母的畏惧大于对父母的爱的时候。作为父母是不是也非常寒心?我想是的。在学习上的分歧,使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了隔阂。那种逼迫式教育,葬送了多少孩子的成才梦。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就晚了呢。

“鼓励式教育”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些走路带风、谈吐得体、行为自信的孩子的背后都会有温柔教育、体贴人意的父母。然而“棍棒式教育”所衍生的正是孩子的自卑、懦弱和没有主见。这样的孩子走在社会上,应激反应能力与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与自信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

抑郁症渐趋低龄化是现在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在这种大势下,刻画与反映出来的正是背后咄咄逼人的父母和棍棒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对话,犯一点错误、成绩落后一点就会遭来父母的反对呵责甚至是暴力。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怎么会看得见自己的未来,怎么还能培养自己的主见呢?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与平和呢?一句“都是为你好”就会压得很多孩子喘不过气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有的父母真的就只是把为你好挂嘴上,无论对错从来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感受,而不会考虑尊重孩子一方。对错孩子也有分辨能力,可有时候强势缺乏尊重会刺痛孩子,产生叛逆。

社会在进步,但不是代表每个人都会进步!

作为父母,有的就认同自己的观点,不接受任何反驳,更不可能接受新的知识。即便有的父母没有把孩子逼到自杀,但是口头语都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固然是对的。

但是,有时候大家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作为父母的人,难道就真的一点新知识不接受吗?与社会来讲,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悲哀?

让低分生读本科,让普通生读重点,关注我,让孩子更轻松的达到自己的升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