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选择都是自由的,或生或死,或于某地扎根生家,这都是一个人的自由。但相反的,世人偏生就以最低的要求来看待自己,得多且过,却要以极高的要求来看待别人,甚至还要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不失为一桩笑话。

当机遇从你身边经过,抓得住的才是真正聪明的人,而为了一些名誉,因为害怕质疑,活在某些光环里一直无法从心而活的人,他们绝不会是什么智者。

但很多时候确实如此,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会被迫吸进一个某种光环的漩涡,在这个光环里,你根本没办法做回自己,必须依照别人的意愿来生活。那便真的快乐吗?而这些人每日辛苦维持的,也不过只是一个名号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号如同一把枷锁,困住了想拥有它的每一个人,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从心而活吗,若连这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来这人间走一遭的意义是什么呢?

所谓枷锁的堆就

当然,这枷锁并非他本意,尚且,这枷锁本是荣誉,而之所以成为枷锁,则是因为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有时候的恶意太多了吧,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并没有被这层枷锁束缚,活出了自己的姿态。

彭云的枷锁,其实是父母皆是革命烈士的荣誉,这些荣誉使他自豪,但没有束缚住他的发展。因为父母的关系,留在美国发展的彭云受人质疑,受媒体关注。可这是属于他们一家的荣誉啊,为什么要任由它成为媒体的工具呢?

对于留在美国发展,对于彭云来说才是更好的选择,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也能更好地为国效力,帮助祖国人才在出国后打通渠道,更能发挥他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但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类似彭云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且能力越高的人,这个社会对他的恶意好像就越大,给他的道德绑架就越多,一旦有什么事在大众眼里看来是不合理的,他们就恨不得群起而攻之,而这些带着“枷锁”的人里,又有几个能独善其身呢?

年幼成孤

对于彭云的身世,是令人心疼的,也是自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云的母亲便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姐,名叫江竹筠,一位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革命斗士,自小尝尽苦头,10岁便开始当童工,但命运的凄惨并没有束缚住她的思想,没有改变她的性格。

自小便十分要强的性格让她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打倒,战争爆发之后,江竹筠觉得自己也该为国家民族作出一份贡献,于是于1939年她考入重庆中国公学。在入学期间秘密加入革命组织,彼时年仅19岁的她就已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

后来学校停止创办,她想去延安参加工作,被我党要求留在重庆,后她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以学生身份掩盖自己,同时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她时刻生活在危险的边缘,仍毅然决然地开展革命工作,她的勇气和意志绝对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1941年秋,彭咏梧奉中共川东特委之命到达重庆任市委委员,为了顺利开展工作,于1943年与江竹筠结为夫妻,在长期的相处下,两人互生情愫,在1945年正式结为夫妻。

一年后,江竹筠生下了儿子彭云,且为了更好地配合革命工作,并向医生申请了绝育手术。

但由于两人的情报传递工作十分危险,这种看似平稳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1948年1月16日,彭咏梧率游击队转移阵线时被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坚毅的革命者毫不畏惧,毅然将情报吞下,在掩护战友的途中,中弹身亡。

此后,江姐强忍悲痛接替了丈夫的任务,但是不幸再次发生。于同年6月中共川东地区区委书记涂孝文背叛组织,江姐因此遭出卖被捕。

入狱后,即使敌人严刑拷打,受尽酷刑,她也并没有屈服过。1949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江姐被杀害,还被镪水毁尸灭迹,

其子彭云就此成为烈士遗孤。江姐在狱中以恶劣的条件下偷偷写下托孤遗书,通过监狱看守把信交给了表弟谭竹安。信中向其托付自己的孩子,只言片语,告诫其无需娇养,粗茶淡饭即可,望其长大可以报效祖国,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着如此的父母,彭云该是幸福的。

此后人生

由于烈士遗孤的身份,彭云在解放后颇受照顾,但他凭借自我的能力也并没有令已牺牲的父母失望,1965年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之后,已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彭云选择了继续深造,先是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后又作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深造,被任为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后选择了定居美国。

而当记者问及他何时回国时,他说:“当时担心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好,于是错过了回国的最佳时机。现在自己老了,干脆就留下来。自己没能完成母亲的遗愿,剩下的就留给儿子来完成。”

其实彭云所言非虚,彼时的国内发展前景确实不算理想,无论是就业环境还是在生活水平上,都和其他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异,本着“择良木而栖”的原则,彭云选择留美发展是无可厚非的,而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权利来要求别人因为自己是烈士遗孤的身份,必须就跟祖国捆绑在一起,束缚别人的人生。

而他的儿子彭壮壮1974年在北京出生,后在美国读书,成功考进哈佛大学数学系,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

而对儿子的发展,彭云亦是尊重他自己的选择,而彭壮壮没有让他失望,毕业后决定回到北京,现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华区电信及高科技行业的核心成员,主要负责大中华地区的咨询工作

不回国发展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是没什么值得质疑的,本身这就是彭云的自由,且彼时来到美国的彭云已不是少年,他有着更为理智的思维,在作出缜密思考后,他才会作出这种选择。

对于彼时的他来说,留在美国才能有真正的发展空间,让自己在学术道路上有所进步。人都是想要向上走的,想要向前发展的,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别人非要回国拘束自己,断了后路呢?

毕竟客观角度来说,回国,对于彭云来说,可能除却收获一个“爱国”的好名声,依旧被烈士遗孤的枷锁束缚,实质的助力尔尔。

而且,留在美国便是不爱国了吗?这能说明什么呢?烈士遗孤的名号对他而言是助力也是枷锁,让他可以在国内享受一些优厚的待遇,可同时,也会让他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仔细思量,来防止被别人挑错,间接地好似失去了自由。

同时他也并非是与祖国断绝了关系,依然心系祖国人才的培养。

今时的他已经在美国有了立足之地,有了足够的能力为后来者们提供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可以为中国提供人才资源,这不亦是实质有效的贡献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同样的,我们都无法真正地站在彭云的角度,这个倍受关注的烈士遗孤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量他的处境,那我们又有何权限来对他的选择指指点点呢?愿诸位皆可以从心而择,掌控自己的生活,把握机遇,恣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