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病因

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或胆管内压力升高,如结石、肿瘤阻塞,胆汁会反流入胰管并进入胰腺组织,此时,胆汁内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内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或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可释放出激酶将胰酶激活,同样可变成能损害和溶解胰腺组织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将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转化成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强,渗透入胰腺组织引起自身消化,亦可引起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水肿、出血及坏死。发病原因多见以下:

(1)胆道系统疾病 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酗酒和暴饮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3)手术与损伤 胃、胆道等腹腔手术挤压到胰腺,或造成胰胆管压力过高。

(4)感染 很多传染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如蛔虫进入胆管或胰管,可带入细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炎症。

(5)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

高脂血症,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导致胰液排泄困难;结石可阻塞胰管,引起胰腺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慢性胰腺炎

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

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

(2)胰腺功能不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

(3)体征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

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如感染严重,白细胞总数增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严重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血、尿淀粉酶测定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正常值:血清: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180苏氏(Somogyi)单位;尿:4~32温氏单位。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淀粉酶值在严重坏死型者,因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并无增高表现。如淀粉酶值降后复升,提示病情有反复,如持续增高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当测定值>256温氏单位或>500苏氏单位,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才有意义。

3、血清脂肪酶测定

其值增高的原因同淀粉酶,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5~10天,对较晚患者测定其值有助诊断。

4、血清钙测定

正常值不低于2.12mmol/L(8.5mg/dl)。在发病后两天血钙开始下降,以第4~5天后为显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5、血清正铁蛋白(MHA)测定

MHA来自血性胰液内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素,在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正铁血红素,被吸收入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正铁血红蛋白。重症患者常于起病后12小时出现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为阳性,水肿型为阴性。

6、X线检查

腹部可见局限或广泛性肠麻痹。小网膜囊内积液积气。胰腺周围有钙化影。还可见膈肌抬高,胸腔积液,偶见盘状肺不张,出现ARDS时肺野呈“毛玻璃状”。

7、B超与CT

均能显示胰腺肿大轮廓,渗液的多少与分布。

治疗方法

对于急性胰腺炎病情轻及尚无感染的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或合并胆道疾病,经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且继续恶化,可考虑微创治疗,尽可能不在急性期进行手术。

慢性胰腺炎以病因治疗为主,如治疗胆源性疾病,戒酒;必要时行胰管引流术和手术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主要针对急性胰腺炎,以下内容按其严重程度分别说明急性胰腺炎的急性期治疗:

轻度急性胰腺炎

监护:所有急性期患者需密切监护。

支持治疗:首先快速补液治疗,多首选晶体液,同时补充适量的胶体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提高患者血容量、预防胰腺坏死。

休息、短期禁食:一般不需要肠内或肠外营养。症状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出现饥饿感即可恢复饮食。

其他:腹痛剧烈者医生会给予止痛治疗,如哌替啶。胆源性胰腺炎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监护:这类患者应积极转入重症监护室,当出现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需用正压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有严重麻痹性肠梗阻者需鼻胃管持续吸引,从而给胃肠减压。

液体复苏:24小时内是液体复苏的黄金时期。发病初期每天需要的补液量在3500~4000ml。常使用的是林格乳酸液。此外还需补充一定的能量及电解质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预防及抗感染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存在,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但不建议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疑似或确定感染时,需尽早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抗生素选择推荐采用降阶梯策略,即从高级到低级。常用抗生素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曲松等。

营养支持:可先暂时施行肠外营养,病情趋向缓解后,考虑48~72小时尽早开始经口肠内营养,对维护患者的肠道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减少胰液分泌:胰酶活性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腹痛等症状、降低淀粉酶活性。

2、一般治疗

主要是针对慢性胰腺炎:

病因治疗:戒酒等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基础,其他包括胆系疾病;引起高血钙、高血脂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胰腺分泌功能不全的治疗:如果有脂肪泻需用足量胰酶制剂替代治疗,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同时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可减少胃酸对胰酶的破坏,提高药物疗效。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使用胰岛素。

疼痛治疗:主要依靠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及非阿片类镇痛药。

内镜下治疗:可缓解部分患者的腹痛,内镜治疗主要包括支架置入术、胰管括约肌或胆管括约肌切开术、胰管或胆管取石术等。

3、药物治疗

预防及控制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使用胰酶活性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减轻疼痛等症状;

如果有脂肪泻需用足量胰酶制剂替代治疗,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同时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可减少胃酸对胰酶的破坏,提高药物疗效;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使用胰岛素;

适当使用镇痛药物。

4、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应该避免早期手术;慢性胰腺炎是否进行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具体判断。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若出现胰腺坏死感染、胰腺脓肿、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疑有腹腔脏器穿孔或肠坏死、可能合并胰腺癌、胰腺肿大压迫胆总管发生阻塞性黄疸、脾静脉血栓形成和门脉高压症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皮穿刺引流,内镜引流、腹腔镜或开放性手术治疗。

慢性胰腺炎:通过内科药物等治疗不能缓解的顽固疼痛,或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因素(如胰管结石、胰管狭窄伴胰管梗阻、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门静脉高压和胰性腹腔积液或囊肿等并发症),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手术治疗,以减轻疼痛、改善引流、处理并发症。主要术式有胰管引流手术、胰腺切除术等。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胰腺炎是一种相当严重的疾病,急性重度胰腺炎尤为凶险,死亡率高。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胰腺炎复发。

戒酒:酒精是诱发急、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戒酒对患者出院后控制病情很重要;如果难控制饮酒行为,可向家属寻求帮助。

戒烟:对预防胰腺炎有一定作用。

低脂饮食、多饮水:避免暴食暴饮。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长期脂肪泻病人,应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及维生素B12、叶酸,适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