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旷世绝恋,一定少不了“海洋之心”这枚钻石。

“海洋之心”的真身并非钻石,而是坦桑石,因为当时导演组没有借到它的原型——“希望钻石”,便采用了坦桑石代替。

“希望钻石”虽然名叫希望,但它的“诅咒”却持续了3个世纪之久,几乎每一个拥有它的人都遭受了厄运,直到被捐献给美国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诅咒”才得以中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钻石”有着极其复杂的过去,它最初来自印度,1669年作为皇冠上的珠宝之一,被卖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很喜欢这颗钻石,可他仅仅戴了一次,就患天花死了。

于是继位的路易十五成为了钻石的新主人,他将其赠给了心爱的情妇,但这位情妇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头。

后来这枚钻石又顺理成章地传给了路易十六,他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经常佩戴此钻,结果两人双双被送上了断头台。

1792年,“希望钻石”在法国的国库中被盗,一直下落不明,直到1830年被亨利·菲利普·霍普买下,才在伦敦重新浮出水面。

1908年,它被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二世买走。据说,经手的商人在带着妻儿出门时,汽车翻下了悬崖,全家一起遇难。这枚钻石在土耳其宫廷中也同样为拥有者招来了厄运,苏丹将其赏给了他的亲信左毕德,但没过多久,左毕德就被苏丹处死了。

1911年,美国的邮政大亨麦克兰购得了“希望钻石”,将其送给妻子麦克兰夫人作为礼物,第二年,她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丈夫麦克兰先生酗酒成疯,不久后死于疯人院,女儿又因服用安眠药过量25岁便香消玉陨,真可谓家破人亡。

直到1958年,美国著名的珠宝商温斯顿将其捐赠给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一系列传说中的“厄运”才终于停止。

今天“希望钻石”被安放在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矿物大厅里,由馆长杰弗里·波斯特悉心照料。波斯特认为它不仅是一颗拥有丰富历史故事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宝石,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对象。

当它初进入博物馆时,科学家对其进行了紫外线照射,这枚钻石竟发出了超乎想象的红橙色磷光,就像烧烤架底部的余烬。

这种现象原来是由硼杂质引起的,它可以使钻石在普通光线下呈现出美丽的蓝色。科学家们也因此意识到所有的蓝色钻石都会发出磷光,尽管它们发出的颜色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斯特说,史密森博物馆还有另外一颗蓝色钻石,名叫“蓝心钻石”,当“希望钻石”在紫外线下发出明亮的红橙色时,“蓝心钻石”则发出了一种淡蓝色的光。

这两颗钻石之间的磷光差异,促使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大量的蓝色钻石,并发现磷光光谱可以作为每一块蓝色钻石的“指纹”而起到重要的鉴别作用,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

其实,那些关于地球岩石、月球岩石或陨石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历史,都是因为其矿物中储存的信息。“希望钻石”和“蓝心钻石”也一样,在或惊心动魄或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之外,它们就像时间胶囊,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矿物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漫长变化,甚至形成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而随着科学的继续发展,如果我们掌握了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矿物的改变等规律,或许我们也可以预测到未来矿物质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哦~

文章来源:Smith Sonian杂志

撰文:观复苏够以

监制:观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