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到消息,马拉多纳在凌晨去世了,终年60岁。

听到这个消息我异常惊讶。马拉多纳的巅峰时期早于我看球的时间,所以我并没有“真正”看过马拉多纳踢球。我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马拉多纳参加阿根廷还是那不勒斯的活动,一群孩子纷纷表示很崇拜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说:不要崇拜我,我只念过小学,而只念到小学的人还不如一头驴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谨以此文,纪念足坛最后一位球王。

马岛海战是发生在1982年的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对英国来说,又称福克兰群岛)归属权的一场战争,交战的一方是本土作战的阿根廷,另一方是跨海而来的英国。战争结果是主场的阿根廷失利,英国继续获得马岛的实际控制权。但这已经是大英帝国的最后余晖了。

马尔维纳斯群岛,当然这里是按照中国的主流观点称呼,实际上从这个群岛的名称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对马岛归属的态度,联系到马岛战争之后不久即开始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国所采取的立场其实不足为奇。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离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直线距离1900公里,距离伦敦则有将近13000公里的直线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直线距离

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伦敦的直线距离

马尔维纳斯群岛由两个主要的大岛和超过200个小岛组成,东岛称为索莱达岛(英国称东福克兰岛),唯一的大城市阿根廷港位于该岛上(英国称斯坦利港);西岛称为大马尔维纳岛(英国称西福克兰岛)。整个群岛面积12200平方公里,战争爆发前,全岛只有人口2000人。

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被发现,历来有两种争论,一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看到,另一种说法是由荷兰航海家威尔德于1600年看到。法国人于1764年在索莱达岛上建立了居民点,但非常让人困惑的是并没有移民,英国人是最早一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定居的,这件事发生在1765年。1770年,强大的西班牙人强行登陆,赶走了英国人,并向法国买下了索莱达岛居民点的产权。

1771年英国以武力威胁占领大马尔维纳岛,1774年虽然撤出,但一直没有放弃对西岛的主权。这样,从1771年开始,西岛归英国,东岛归阿根廷。

1816年,阿根廷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随后于1820年宣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1831年英国军舰摧毁了东岛上的阿根廷居民点,1833年英国重新宣布自己对该群岛的主权,并驱逐了岛上的所有阿根廷官员,1892年该群岛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改名为福克兰群岛,但是阿根廷一直没有承认。

二战以后,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阿根廷和英国一直在打口水仗,直到1982年的来临。

1981年,阿根廷爆发严重经济危机,一年内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00%,阿根廷军政府面对国内的罢工和示威,认为只有对外战争才能转移视线,化解矛盾。其实这是自古以来的不二法则,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现在的台海问题也可以归结到这一点。

阿根廷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选择的时机并没有什么问题,当时英国国防大臣诺特坚持海外属地的撤军计划,同年英国又出台了《英国国籍法》,限制给予马尔维纳斯群岛居民的公民权。两件事加在一起,军事上政治上看似阿根廷都占上风。1982年3月19日,有官方背景的阿根廷平民登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东139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随后100名士兵登陆。英国的破冰船坚忍号准备去驱逐,但看到已有阿根廷士兵登陆后随即返航。坚忍号的无功而返让阿根廷人看到了速战速决直接拿下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可能性。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下令出兵,战争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任阿根廷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

战争一开始,阿根廷人上岛后推行了几项铁腕的修改英占区生活的法规,比如将斯坦利港改名阿根廷港,推行西班牙语,并强制汽车靠右行驶。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太心急了一些,在没有稳定统治的前提下强行修改民生习惯,只会造成自己的根基不稳,连后勤保障都会出现问题。战事的发展也正是如此,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一共进行了74天,是1982年的4月到6月,正值南半球的冬天,岛上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再加上阿根廷并没有相信英国会出兵,所以守军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基本上处于缺衣少食的局面。

4月17日,英国空军和海军进驻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作为战争的前沿阵地,随即派出一支部队收复南乔治亚岛,4月26日正式收复。4月28日,英国舰队抵达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经过调解无效,5月1日发动了猛攻,阿根廷守军大败,首次战争以英国的完胜而告终。

整个战争的进程实际上是新旧两种战术的对决。军备方面,英国和阿根廷的差距并不大,阿根廷的空军一直在德国训练,作战能力和战争素养都是很有水平的,同时空军装备的武器是从法国进口的飞鱼导弹,也是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一度成为阿根廷守军的杀手锏。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阿根廷一直和德国有着莫名的友好关系,或者可以说,整个南美都和德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三鼎盛时期,曾经帮助智利和阿根廷训练军队,下图这张照片如果不加以描述的话无论是谁看到都会认为是德三的国防军,其实是智利人民军。

实际上智利自从1898年开始就学习德二的军事作风,并影响到南美的其他国家,时至今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的军校和高等学校的行进乐团还保留着普鲁士的尖顶帽。

头戴普鲁士尖顶帽的俾斯麦和威廉二世

在军服上,智利甚至可以说是德三的大师兄。

二战以后,约有9000名纳粹战犯逃到南美,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最终方案”负责人艾希曼。这么一想的话,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对德国可能一直保持着神秘的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上,英国的优势在于战术的先进。马岛海战,是冷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陆空联合作战,创造了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案例。

联合作战能力体现了立体的战略思维,而海上投送则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这74天的时间里,英国发动商船、邮轮共56艘运输物资,甚至当时世界上最豪华最现代的邮轮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也被征用,当时邮轮正在地中海,听到命令后,全体游客主动在港口下船,保证了运兵的优先级。

阿根廷的空军虽然优秀,在战争期间甚至差点击沉英国的航空母舰,但是英国海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击沉了阿根廷的巨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使得阿根廷海军的主力撤出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龟缩在阿根廷本土港口。虽然随后英国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也被击沉,但兵力单一的阿根廷已无力阻挡英国陆军的登陆。

5月21日,英军在东岛北岸登陆。至此,英国取胜已经没有悬念,到6月13日,占领斯坦利港,控制了岛上唯一的中型机场。6月14日阿根廷守军投降,6月20日,战争正式结束。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是冷战期间规模最大的联合作战。世界舆论对此分为泾渭分明的两种意见。绝大部分的欧美国家都支持英国,而绝大多数的拉美国家(除了智利)都支持阿根廷。至于中国,因为面临南海危机以及即将开始的中英谈判,所以对马岛战争异常关注。英国的不惜代价打赢一场战争,取得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一块土地的做法,着实让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产生了担忧。

谁能保证,1982年发生南大西洋的事,1984年如果谈判破裂了,不会发生了南中国海?

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四年之后的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对英格兰。下半场的第6分钟,马拉多纳用手打入英格兰一球,当时全世界都看到了马拉多纳的手球,但是突尼斯裁判纳塞尔没有看到。阿根廷最终以2:1的比分淘汰了英格兰,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

足坛世界名画——上帝之手

马拉多纳说,这是对四年前马岛战争的报复。

那年他26岁。四年前投降的那一刻,他也是一个在电视前紧握拳头眼含泪水的热血青年。

最后多说一句,阿根廷是1986年世界杯的冠军,决赛时他们以3:2战胜了西德队,这也是他们在正式比赛最后一次战胜德国人,从那以后,1990、2006、2010、2014,四次世界杯交手,阿根廷居然都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