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抱怨,如今的社会越来越不公平了。怎么看这个问题呢?老胡得说几句实话。

比如,收入差距究竟拉大了还是缩小了呢?请大家注意,中国城市里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哪些人?是保姆,是护工,还有快递员等。保姆和护工的收入与城市白领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快递员很辛苦,但他们的收入已经与普通的白领不相上下。

过去农村都很穷,连京郊农村也与城市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现在仍有很穷的农村,但是也出现了大片相对富裕起来的农村,总之,农民的日子好过多了,尤其是东部地区,一些农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追赶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月23日农历除夕前一天,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扶贫产业分红大会上,一位村民领到分红款后笑逐颜开。图源:新华社

再说退休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仍比工人高,但是后者也是不断追赶,差距逐年缩小。退休金实现更加公平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中国这些年出了一些爆款富人,和他们比,大家要求的那种公平就没了。但他们毕竟是少数,社会公平建设不能把他们作为主要治理参照。中国的不公平过去常说“三大差别”,它们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它们构成了评价社会公平与否的基本面。应当说,在这几大方向上,中国都在不断扎实改进。

除此之外,中国出了很多确保公平的刚性规则,比如公务员要考试,律师等行业也需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劳动法得到越来越严格执行,救助体系持续完善,国家还下大力气实施脱贫攻坚战等等,另外互联网时代投诉渠道也增多了。这一切都在我们身边真实发生着,对公平正义起到促进作用。

有一个问题倒是值得指出来,这些年恰恰是因为体力劳动者收入增加快了,城市白领收入增加得相对慢了,后一个群体有了失落和不满,他们又在互联网上有很强的发声能力,形成了不满情绪的聚合。

▲央视新闻11月25日消息,我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但这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还需要履行相关程序。按照既定程序,今年摘帽的52个贫困县的抽查工作已开始启动。

中国社会太大了,促进社会公平需要考虑的因素其实非常多,平衡起来也十分艰难。但我要说,中国社会的总趋势是公平越来越多,而非相反。国家建设公平的意愿非常强烈。当然了,公平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方面仍然有一些洼地和软肋,也是真实的。

网上不时曝光的与公平原则背道而驰的事件让我们气愤,同时要看到,它们不代表这个国家的全貌。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对国家公平建设形成客观认识,保持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这首先对自己好,更能帮助自己勇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相关推荐:

胡锡进否认年收入1200万元:太离奇 一看就是假的

之前有自媒体造谣说,老胡一年收入1200万元以上。因为它太离奇,一看就是假的,我未予回应。不曾想,7日苹果日报通过与海外不严肃网站“接龙”,接过了这个谣言,并且把老胡“在加拿大有个儿子”的谣言一起重炒一遍。苹果日报这样干太不专业也太没底线了吧,他们的记者可以打个电话向我求证啊(他们之前为别的事联系过我),为何要把这个很明显的谣言当可靠信息加以报道放大呢?苹果日报的消息不会都是按照这样质量标准生产出来的吧?

最近针对老胡的谣言越来越多,我知道,有一些力量恨我,想要用诽谤压垮我。对陷入这样的处境,我不抱怨,这大概是我获得影响力并且将它用于捍卫国家利益必须承受的代价。但我想说,那些力量压不垮我,哈哈,我说过很多次了:老胡奄奄一息地活着并且长寿。

大家可以通过老胡的遭遇看清当下的舆论场上有多少明枪暗箭,以及它们的背后又有多少狡诈和无情。至于老胡本人,我常对自己说:出来混,就要坚强些,心大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灿荣因"儿子留学美国"被讽说一套做一套 媒体发声

前几天金灿荣先生给儿子办婚礼,结果有人把他以前关于不要太小送出去留学的话翻出来,讽刺他说一套做一套。

笔者觉得这些言论很无聊,别说金先生的儿子是在国内读完本科以后才出国留学,而且已经回来了,难道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过几年就是不爱国了吗?留学是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学习更先进的知识,跟爱不爱国完全是两个范畴的东西。

在笔者看来:

第一,笔者和金先生一样,不赞成孩子太小就出国留学。在2016年11月《留学还是不留学》一文中,写得已经很详细了。如果将来想让孩子在外国生活工作,靠外国吃饭,变成外国人,就尽快把孩子送出国,越小越好。

但是他在一个和中国根本不同的文化和思维环境里成长,长大以后很可能和家长的一切习惯都不一样了,到那时就不要指望什么中国式的养儿防老或天伦之乐,您的孩子不是为了您自己养的,他是您为了外国养的。

十几年来就笔者知道的几户人家而言,孩子五六岁和十二岁带出来,学习问题基本不大,尤其是在中国已经上过几年小学的,数学和基本知识都过得去。主要是语言,大体过个三四年也能过关。

法国是个很讲究平等博爱的国家,老师对幼小的外国孩子会特意关照一些,同学们年龄都很小,也谈不上什么种族歧视。所以功课一般都没问题,聪明的孩子甚至很快就能名列前茅。但是相应地,中文往往会大幅度退步,只能保持简单的日常交流。

等到高中的时候,如果家长的法语不好,那么孩子说个“爸爸妈妈好”,基本就和家长没话说了。放学回家说声“回来了”,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卧室不出来,到吃饭的时候下来吃个饭,吃完又缩回卧室里,双方的交流仅限于最简单的程度。

重要的是,他对中国的认知很可能已经和家长截然相反了。例如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法国的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网络,对中国西藏的描述一律是所谓的“1951年中国侵占了西藏”,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怎么看待中国,也就可想而知了。

笔者曾经遇到的移民孩子,中文磕磕巴巴,一着急就说法语,但是已经深信不疑西藏应该是“独立”的,表示“因为没有一个自由的民族愿意受别的民族压迫”。

这样的还算好,一个来法探亲的美国华人和笔者叹气,他已经完全不能和他的儿子就中国主题做任何交流了,因为他儿子一开口就是“专制独裁”。偶尔讨论移民到美国的贪官,他儿子居然表示,人家和“黑暗的”中国做斗争,还能赚一笔钱来美国享受民主自由,简直就是好莱坞式的英雄大片儿啊。

认知相差到这个程度,也实在让人无语了。

第二,笔者也鼓励让孩子念完本科,然后出国念硕士博士,这是一条最省时省力省钱的办法。但笔者主张,即使念完研究生,也还是在国外工作个三四年,再回国最好。留学国外的优势,无非是和国际接轨,但工作和学习是非常不同的,学校里书读得再好,出来依然是职场上的菜鸟。国内社会情况不清楚,国外社会情况不了解,公司要你何用?如果能在国外工作几年,积累一些国际工作经验和人脉,对回国工作大有好处。

对于理科生来说,美国的科技水平最高,多留几年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现在海归太多,想回国能有个好工作,非得有点特别的资本不成,美国著名学校好老师有声望有人脉,能帮助学生在专业期刊上多发表几篇论文,回国找个好工作也颇有助力(不过以美国的氛围,看来这条路以后恐怕不好走了)。

这是希望提高自身能力的选择,跟爱不爱国没关系。能一直保留中国国籍,不当外国人,能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为祖国贡献力量,就是爱国者,晚几年回来未必贡献就小。

清朝都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看人留学就给扣上不爱国帽子的,连清朝人的见识都没有。何况,鼓励中国学生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政策,难道国家鼓励不爱国不成?

第三,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不单单是读书的能力,这是以前的一个学生启发笔者的。

这个学生学习不算好,勉强过了赴法前的考核。第一年考试好几门不过关,留级重念,结果第二年还是不行,别的学生都升级了,他还得留级。然后再开学就看不到他了,有学生告诉笔者,他不好意思再读,索性回国不念了。当时笔者还很感慨了一下,觉得他家里花了那么多钱,他自己也学了几年法语,就这么放弃了,实在可惜。

没想到过了几年,偶尔和别的学生聊天,他告诉笔者,说那个退学的回到了他的家乡西北某省,虽然在我们看来他只在法国待了两年,学习不好考试不合格,但是这两年里,他在法国耳熏目染,见识了不少学校以外的东西。

而且本世纪初他老家省份的学生只要考到东部城市,都不会回去了,更不用说他这种在法国留学过两年的。回到家乡那简直是方圆百里唯一一个见过国外世面的人,所以他先在一家公司找了个工作,随后很快能向老板荐言献策。说外国人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人家这么做的,不是那么做的,过不多久就成了老板的得力助手,四处请吃。“现在他都胖成这样了”,聊天的学生把手放在身旁比划了一下,做了个向外扩张的动作。

由此笔者领悟到,留学是不是成功,关键看你是不是真学到了东西并且能够运用出来,学历文凭固然是敲门砖,但有些不用敲门砖的时候,能不能让学到的金子发光,就是各自的本事了。

这个学生一能从学校以外的地方领悟到知识,二能回国后正确地选择发挥的地方,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那么他出国留学就是成功的,因为他不出国就见识不到这些。

所以笔者坚决支持出国留学,去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也主张学成后不必马上回国,积累一些国际工作资历更好。

但归根结底,判断一个人爱不爱国,不应该片面地看他是不是出国留学、是不是在国外工作,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将所学所识,回馈国家、奉献社会,为了国家的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