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来天津,如果是华灯初上时在天津站下车,出了站就会发现自己对面津塔高耸,水泥森林堪比上海外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他的目的地是滨海机场,那降落前会看到天津之眼,海河上游船闪烁仿佛塞纳河。

可是你要拉着一个天津人问,天津市中心在哪?

那得到的答案可就多了:小白楼、滨江道、五大道、老城厢、海河……有人还会说滨海新区是天津的经济中心。

如果只能定一个点,那我就把南京路和营口道的交口,当作天津的中心——可是我说了也不算,哈哈哈。

根据比较官方的说法,内环线以内的便是中心区。但外地朋友想来市中心看看,总不能拿地图给人家一画,说:这一片儿都是,您就玩儿去吧!

于是再往详细了问,这分歧便来了——

提起和平区的商业中心,不少人都会提起滨江道,当年的劝业场可以说是北方最早的多功能大型商贸区,带动了天津经济的发展。而现今滨江道及周边和平大悦城、天河城、恒隆也组成了天津市十分繁华的商业集散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ZOL论坛@junshengshuimo

但这样一说,小白楼可就不乐意了。

论吃喝玩乐,小白楼才是发源地。上世纪此地曾为租界,又东傍海河,发展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在这里,有天津最早的酒吧,且饭店、舞厅林立,更有理发、美容、西服裁剪等行业,均以其高档、时髦而著称。是真正的灯红酒绿风月寻欢之地。现如今也成为天津市的多功能商业街区。

图片来源:ZOL论坛@理工老吴

从历史渊源来看,所谓“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大直沽在元代初年,就兴建起一座天妃宫,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拜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妈祖”,所以当时这里是居民的中心。

建卫后,天津四段城墙围住了老城,可是最繁华的要数北门外的侯家后,1840年前后,老城厢内人口达9万多人,基本都要在运河边的大胡同、估衣街一带消费,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明清两代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不过,清末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新政”,河北区一度成为天津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被称为“河北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版德文地图上,沿南北运河的村庄密布。天津的中心都是老城和北部。

红桥区的形成是依托于老城厢。红桥区是天津商业的发祥地,估衣街上的元隆、谦祥益、瑞蚨祥等绸缎庄是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是在这一带诞生的。另外,三条石也是天津工业崛起的摇篮,大批外来工人在这里做工、居住、生活,工商业的发展促成了红桥区最初的格局。

和平区和河西区的城市格局则是因为租界地。历史上和平区境内地势洼下,人烟稀少。明清两代,境内村落慢慢增多。1860年天津开埠后,和平区境内的大部地区被英、法、美、日强辟为租界,在外国人的开发建设下渐渐成为天津最繁华、最洋气的区域。河西区界内出现村落也是在明朝末年,1895年,河西区的东北部划为德租界,这是河西区迈入城市化的第一步。1902年,海河第一次裁弯取直工程,原来在海河以东的挂甲寺村和杨庄子归入河西区界内。1917年,河西区成为天津第一个行政建制区,自此天津各处有了“区”这个概念。

红桥是老资格,南开河西是新贵,和平有地利之便,加上滨海新区有经济之实,五大道有百年之美,天津市中心就变得像其他城市那样显而易见。

从官方来说,天津便提出了中心城区“一主两副”的规划——小白楼地区作为城市主中心,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作为综合性城市副中心。

实际上600年来,一个由漕运兴起的市区和一个海运兴起的滨海,构成了天津现在的双核城市布局。

图片来源:@ic

所以,天津的市中心并不是一片区域,从小而言,是从西北角划到小白楼的一条折线;从大而言,是市区津塔与滨海津沽棒的大连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