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也许发现,小孩到2至6岁左右有咬字不清的发音问题,这原来与口肌发展有密切关系。家长应留意儿童口水控制、咀嚼等问题,言语治疗师督导主任梁志豪(Tony) 讲解了其中原由,并推荐家中游戏,如何提升小孩的口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语治疗师Tony表示,我们能发出不同语音,靠面部和口部肌肉包括嘴唇、舌头及颚的移动配合,过程中,其实要靠这些发音器官互相协调,并要精准地做到这些动作才能发音正确,这涉及小朋友的口肌发展和发音器官的控制,包括力度、移动幅度等因素。

训练口腔敏感度 

Tony说小孩约由1至2岁开始懂得发音,讲少少单字,“一直到6岁都是发音的发展阶段,如2岁已可发合唇音,而较複杂的语音如‘时’、‘慈’等到约5、6岁岁才发得准确,家长可按年龄留意孩童的发音问题,以作判断。”另外,口腔敏感度过高或过低,对口肌发展也有影响。所谓口腔敏感度,即是处理口内的感觉的能力、

小孩适龄 勿将食物切细进食

至于咀嚼能力,也是口肌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婴孩在6个月大左右,他们开始懂得透过下颚上下和旋转动作,以及用牙齿咬断和咀嚼食物。1岁大的婴儿已能咀嚼半固体和较软的固体食物,如鱼肉、蒸蛋。 约2岁大的幼儿,口腔肌能已逐渐成熟,能进食大部分不同质地的食物,如猪肉和菜。 儿童直至三岁至六岁,咀嚼协调才逐渐成熟。

Tony表示随著年纪渐长,家长可让孩童进食不同质地、软硬程度和大细的固体食物,以促进口肌发展。并提醒家长随着小孩年龄增长,不要怕他们难以进食,故意将食物切得太碎太细,这可能会阻碍其口肌发展,另外一些口部及面部肌肉的运动,都有助小朋友的咀嚼能力。

如发现小孩到4岁仍喜欢吃较腍的东西,或没耐力咀嚼较大及韧的食物,家长也要留意,或在有需要时谘询言语治疗师的意见。言语治疗师Tony有以下家中练习︰

1. 吹气训练 加强舌头向后缩的能力

吹气需要儿童能有效地控制肺部及横隔膜肌肉,使空气从肺部送出,同时儿童口腔末端的软颚必须能有效地分隔鼻腔和口腔,再加上下颚、面颊肌肉和嘴唇的配合,才能完成整个吹气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吹气与语言发展有著密切关系,因两者均需要嘴唇、舌头和下颚等口腔肌肉的相互协调。吹气能提升口部肌肉的功能,如加强舌头向后缩的能力、下颚的稳定性和控制力、面颊肌肉的力度等,并能提升话说的清晰度。

如儿童说话有过重鼻音( 如患裂颚的小孩) 、呼吸短促者、软颚或下颚以至面颊肌肉力度弱等,都适合做这吹气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射龙门

活动目标︰加强儿童的吹气的能力、嘴唇的力度、圆唇的能力、下颚的稳定性

物料:

1.4吋长粗饮管两支

2. 黄色、红色、蓝色棉花球各一个

3. 黄色、红色、蓝色龙门各一个(可用手工纸摺出或用纸盒代替)。

4. 黄色、红色、蓝色细圆形纸各一张。

5. 黄色、红色、蓝色细正方形纸各一张

玩法:

1.把棉花球和龙门放好。

2.成人与儿童轮流抽出一张圆形咭纸和一张正方形咭纸:圆形咭纸代表棉花球的颜色,正方形咭纸代表龙门的颜色。

3.如果抽到黄色圆形咭纸和红色正方形咭纸,儿童便要用饮管把黄色棉花球吹到红色龙门裡。 如是者,将所有棉花球吹完。

2. 咀嚼练习 加强下颈稳定性

出现咀嚼困难的原因,是口腔肌肉控制弱,如:舌头未能将食物移向大牙位置咀嚼,下颚只能有限地开合、下颚咬合的力度不足等,因而未能将食物固定在上下排牙齿中间咀嚼。多加锻练,可加强下颚的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齐齐做串烧

活动目标:加强下颚颈的稳定性和力度、舌头移向左右两边的能力,及加强咀嚼的力度和协调能力

物料: 芝士肠数条、鱼蛋适量、鸡肉适量、墨鱼丸适量、竹签数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玩法:

1.用竹籤将芝士肠、鸡肉、鱼蛋和墨鱼丸串起来。

2.成人将食物串烧横放在儿童的门牙中间,请儿童用门牙咬著食物。

3.成人慢慢将竹籤从食物中拉出,儿童头部必须保持正中,并用舌头把食物运送到两边大牙咀嚼。

4.成人可鼓励儿童轮流将食物放在大牙的左边和右边,让两边面颊肌肉都有练习咀嚼的机会。

5. 如到需要,成人宜示范整个过程。食物宜切成较小块,若儿童的咀嚼能力较高,可将食物的体积加大或切成不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