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美的电影、电子游戏大行其道,中国的年轻一代都知道“雷神之锤”。在北欧神话里,雷神之锤的拥有者是传说中掌管战争与农业的神,及丰饶之神托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承认,西方的文化输出非常厉害,这一点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做得好。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神话传说里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掌管行云布雨、电闪雷鸣,但听说过“雷斧”或“霹雳斧”的人就不多了。“雷斧”也就是雷公的道具,我们本土的“雷神之锤”。

且不说神话,一些史料和其他古籍里都记载有“雷斧”,很是神奇。

雷公和雷斧

说起这个话题,我们不妨先看看中国古代王朝祭祀天地神祇的相关内容。《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隆重的祭祀大典“郊祀”上,作为天神之一的雷公之位是必不可少的。

如《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年间的一次郊祀,“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二十八宿外宫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也”

《宋史》记载,宋太祖建隆四年的郊祀,“取天文大角、摄提列星之象……风伯、雨师旗各一,雷公、电母旗各一……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各一人,来往检校。”

按照神话体系,雷公显然不是光杆司令,有官就有吏,雷公身边少不了有办事员。这一点战国时期的天文学著作《甘氏星经》有提到,“雷电在室(室宿)南,霹雳在雷电南,云雨在霹雳南,斧吏在壁(壁宿)西南。”

天神对应着列星,这里的雷电、霹雳等都是指星星。重点来了,文中说,“斧吏”在北方七宿的壁宿西南。而斧吏就是为雷电之神拿斧子的部下。

《甘氏星经》的文字太简略,《宋中兴天文志》对此的解释是,“盖雷公、电姥、云将、雨师与夫霹雳斧吏,皆北方水府之精……”古人认为,掌管雷电云雨的神都来自北方水府。

严格来说,雷电和霹雳不一码事。《说文解字》中讲到,“震,霹雳折物也”,也就是说,雷电击到地上叫霹雳,也叫“落雷”。

与北欧神话不同,本土传说中的雷神不止一个,而雷公的道具“霹雳斧”似乎不是什么独一无二的神兵利器。据史料记载,霹雳斧经常出现在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神之斧频频出现

首先,正史中就有霹雳斧的记载。

《旧唐书·肃宗本纪》提到,“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十三”。楚州刺史崔侁曾献给唐肃宗十三件国宝,其中有玄黄天符、玉鸡、西王母白环等物,第十二件“雷公石斧,长四寸,阔二寸,无孔,细致如青玉。”这个雷公之斧看起来像青玉制成的。这些物件放在太阳底下,光彩夺目,白气冲天。

配图

崔侁说,这些宝物是楚州一个法号真如的尼姑得到的。某日,这位尼姑恍恍惚惚中到了天庭,天帝送给她十三件宝物。尼姑清醒后,发现宝物还在身边放着。

野史里关于雷斧的记载就比较多了。

唐朝人封演的著作《封氏闻见记》讲到,民间往往有人捡到“霹雳斧”,赤色,状如小斧。据说被霹雳击中的地方容易发现。封演原本就见过,后来又在小朱山寺庙海德和尚的屋里见到此物,就问和尚,这有什么用?

和尚说,庙里有一块巨石,往年被雷劈断,在那里发现了此物,本地人称为“霹雳楔”,我随手放了起来,没什么用。

雷斧在古代称谓很多,又叫雷楔、霹雳楔、霹雳碪、霹雳礸(cǎ)等。封演还提到了晋代奇人郭璞的《玄中记》里解释的雷斧,据说玉门山上有一座庙,有人常年在庙里制作霹雳礸,供雷神用。

沈括捡到过雷斧

在中国科学史上,沈括的地位很高,他的博学多才世所罕见,有西方学者推崇他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的巨著《梦溪笔谈》包罗万象,也记录了一些他听来的或者经历的奇事。其中《神奇》篇讲到了雷斧。

沈括说,“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尝亲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沈括只是听人说,被雷劈的地方往往会有雷神掉落的雷斧,但他没有亲眼见过。宋神宗元丰年间,沈括曾住在随州。一个夏日,沈括看到一颗大树被雷劈倒,在树下发现了雷楔,果然和传闻中一样。

沈括解释说,雷斧和雷楔有区别,前者是铜铁制成的,后者则是石头质地。他捡到的雷楔看起来是斧头的形状,但没有孔,不能装斧柄。相传,雷州出现的雷斧最多。

配图

清代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也记载,当时有一个收藏家张岫民,曾向他展示过两个霹雳斧,“其一上下相等,下薄如刃,稍具斧形。其一上狭而厚,下阔而薄,底铦利,俨然斧也……吁!寰宇之内,莫奇于雷矣。”

《本草纲目(金陵本)》有“雷楔”的解释,“此物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有似斧刀者,锉刀者,有安二孔者。一云出雷州,并河东山泽间,因雷震后得者。多似斧,色青黑斑纹,至硬如玉。”

这和沈括的解释相似,人们发现的雷斧质地、形状多有不同,有的能装斧柄,有的不能装。

结语:按古书的记载,不论是天帝赠送的还是人们捡到的雷斧,似乎都没什么用。但《太平广记》却说,雷斧还是有用的,“小儿佩戴,皆辟惊邪;孕妇磨服,为催生药。”意思是,雷斧让小孩子带着,有避邪的作用;如果是石质的,磨碎了给孕妇吃,可以催生。

在古代,霹雳响处为什么留下雷斧呢?或许这东西是一次性用品,雷公用完就扔。开个玩笑。

参考文献:《旧唐书》、《梦溪笔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