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6时,小米的三季度成绩单如期而至。

几项主要数据方面,小米几乎让人挑不出任何缺点。财报显示,小米集团2020年第三季度营收为72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36.6亿元增长34.5%;盈利上,小米三季度净利润达到了66.97亿元,较上年同期大涨115.1%,增幅再创新高。

在投资者们更关心的手机出货量和业务收入上,小米显现出了多年未见的活力。据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高达4660万台,同比增长45.3%,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13.5%。实现营收达476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66%。

就目前来看,全球多地手机市场的增长红利已经褪去,各家厂商都开始了残酷的近身肉搏。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已有数个季度不曾出现高增长,而本季度突如其来的亮眼数据似乎也没能打消资本市场的质疑。财报发布后,花旗仍将小米目标价定在19.3港元,麦格理甚至下调小米评级至“落后大盘”。

那么,小米本季的增长奇迹,究竟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海成绩亮眼,欧洲市场成顶梁柱

小米本季度亮眼的成绩单,和其在海外手机市场的强势表现脱不开关系。

据财报显示,小米第三季度境外收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98亿元,离400亿大关就差临门一脚;增速达到了惊人的52%,远超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占率方面,继二季度超越苹果夺得第三名后,小米在三季度凭借13.5%的出货量将苹果甩得更远了,甚至有超越华为的趋势——本季度中,华为全球市场市占率为14.9%。

细分到各个地区市场来看,小米的表现就显得参差不齐。

在小米的绝对主场——印度市场上,它本季度的发挥似乎有些失常。据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第三季度市占率为25.9%,仅较去年同期增长9%。综合其他品牌来看,Vivo、Realme(真我)两家品牌本季度的市占率增速分别为19%和23%,但OPPO增速低过小米,为6%。可以看出,Vivo、Realme的强势进军确实对小米、OPPO这样的老品牌造成了一定冲击。

在近些年才被发掘的几个新兴市场中,小米的增长速度倒是相当亮眼。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在东南亚市场上以14%的市占率位列第四名,销量同比增长18%;拉美市场上,小米市占率达9%,出货量同比大增471.4%;中东市场上,小米市占率为17.4%,出货量增长156.7%;最后是非洲市场,小米在当地的市占率为10.7%,出货量同比增长197.5%。

当然,这些新兴市场只能算是饭前甜点,毕竟小米在当地的用户并不算太多。真正扛起小米本季度创收大梁的,无疑是近些年征战激烈的欧洲市场。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三季度欧洲市场占有率达19%,成功追平苹果;增长速度高达91%,超越了因禁令而裹足不前的华为。

“欧洲市场还存在巨大的空间,我们会持续深化在当地的发展。”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接受提问时如是说。

“华米OV”集体抢滩欧洲

若是总结一下目前小米在全球市场的情况,其中的规律并不难理解。

在各大新兴市场上,小米吃着当地的增长红利,因此有了高增长率;在耕耘已久的印度市场上,没了增长红利的小米增长动力相对较低,仅能靠此前创造的优势来维持市场份额。欧洲市场竞争激烈,在华为、三星、苹果等高端品牌“神仙打架”的战场上,小米本应不会有太大优势。但今年华为的失势,使得小米能够抢食其留下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久违的高增长。

当然,小米产品的高性价比也是它饱受欧洲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之一。

纵观此前占据欧洲市场的两大霸主——苹果、三星,它们的价格区间相对较高,产品调性在于高端而不是单纯的走量,华为进军欧洲市场后采取的策略也较相似。这一策略在正常时期确实非常有效,但疫情期间欧洲诸国经济形势下行,消费者购买力早已不如往昔。这种情况下,主打高性价比卖点的小米自然能够轻松赢得消费者的心。

不过,小米日后在欧洲的航程恐怕不会一帆风顺。虽然苹果、三星没有推出中低端机型巩固欧洲市场的计划,但其他国产手机品牌可以很轻松的做到这一点,例如刚刚入局的OPPO、Vivo和OnePlus(一加)。一个例子是,今年三季度,OPPO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3%,同比增长396%。

假设华为彻底退出欧洲市场,Vivo和OPPO、一加两兄弟将会是小米的最大敌人,毕竟它们在技术上并非不如小米,其产品价格甚至可以下探到比小米更低的程度。若它们真的发动价格战,铁了心和小米抢市场,小米或许没有太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华为从欧洲“消失”的基础上,而华为似乎不打算在短期内离开欧洲市场。据集微网报道称,华为已经在催促零部件厂商采购镜头、载板等手机零部件。此外,华为方面也在11月25日确认,将继续在欧洲市场推出4G机型。

结合此前高通已经向华为恢复供应4G芯片的消息来看,华为已经开始重启4G手机生产线,杀入欧洲下沉市场以维持通路,这无疑会给“小米们”的扩张造成极大的阻碍。

欧洲成手机厂商出海“香饽饽”,印度市场沦为中转站

可以预见的是,“华米OV”仍将在欧洲鏖战多年——毕竟除了这里,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了。

放眼全球各地,北美市场上苹果、三星“高端双雄”占着绝对优势,其他品牌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印度、中国、东南亚等二级增量市场已经显现出被过度开发的迹象,中国市场上这一点尤其严重;以拉丁美洲、非洲为首的诸多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可期,但市场规模较小,增长有限始终是个问题。只有市场容量大,用户购买力强的欧洲市场能满足国内一线手机品牌的扩张需求,同时还能带来可观的营收。

对于数量众多的国内二线、三线手机厂商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产品主打低端,它们只能在那些此前被人无视的“新兴市场”野蛮生长,被称作“非洲机皇”的传音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多年来,传音一直扎根非洲市场,致力于为当地用户提供更好用的功能机。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传音在非洲市场的市占率达到了38%。

不过,随着小米、华为、OPPO等品牌加大对非洲地区的开发力度,主打功能机的传音迫切需要一条破局之路,为此它瞄上了发展潜力更大的印度市场。今年第一季度,传音旗下子品牌iTel在印度功能机市场的份额已经由7%提升至22%,成功反超三星、Lava和诺基亚。此外,近年来进入印度的非一线手机品牌还有被人遗忘多时的金立、魅族等。

从目前的市场局势来看,印度似乎成了国内手机品牌们出海的中转站,即使强如小米也是先在印度市场立足后再出击其他市场,而传音、金立等品牌吃透印度市场后,同样也有进军其他市场的机会。在多家厂商入局印度后,当地的竞争预期会更为激烈。